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5501阅读
  • 23回复

[其他]你知道要怎么学中医吗?中医知要 (中医不传之秘,能得多少全凭个人领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丌山乙丁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0-07
识身方得养生图
1.中医看人是“神气”和“形器”的合体,要懂平人,要分清楚人不同的年龄和体质,这是基础。切莫把西学的人体生理当成正确的,更不要把西医解剖学器官等同于中医的“形器”所指,中医的形器的名称已被错用,要忘掉西医解剖学器官组织名称记住功能。西医顶多算是半个中医,视而不见“神气”。中医的形器不需要解剖人体就可识辨,可以看看杀猪宰羊,形器的构造皆与人同理。不懂隧经络穴不会明白中医的“神气”,不得养生之法。
医明阴阳五行术
2.现在中医院校的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是本西医写给学中医人的“妖书”,阴阳 五行 藏象 经络 没一个是完全对的,错误的说法比正确的还多!如果想学好中医,请好好好识字背典,以《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为第一重要。内经精熟,自然可以知道那里得见《外经》,中医不会对“脑”“脊髓”“神经”“睾丸”等等形器等视而不见而大讲“毛发长”。识字很重要,只要识字书读一遍可见其义(你认识这个字吗?http://www.zhongyi.cc/thread-90879-1-1.html),如果不识字,书读千遍其义自现。
3.四诊中脉学一定要学好。脉学不精,不见未病。
4.中医治疗病的手段实质就一条,通过经络以气摄氺,运用阴阳五行之术,实泄虚补。经络气氺道,穴为天之窍。针灸 拔罐 刮痧 用药都如此,都要学。如果用药一剂之内不可超过11味药,人命关天,莫拿患者试药!大部分内容《内经》已释。
5.中医以手术治疗伤(疾),是以“形器”修复为要(药),仍就是通过经络以气摄氺,运用阴阳五行之术,进行补实(补阴,阴成形),如果用药不得伤津。
救人于难莫取黍
6.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莫以钱财为标准,中医治病调神至关重要,不信者可以不治,莫为钱财不可为而为之。以求财为目的者,恐走入旁门左道,最终不得善终,求财者还是远离此道为好。

汉字在,中医在;道法术,德承载。有缘人,字明白;冬将至,春会来。

中医知要 (中医不传之秘,能得多少全凭个人领悟)

习医者制训---医之道德  
       道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德

   得入法门习医道
   精研天道人与药
   善行救人扶社稷
   为国尽忠心记牢  

据传1. 大医无药
      挠一挠 泡一泡 不用吃药  摇一摇 敲一敲 百病皆消
据传2. 内外经
     习内经 得药法 习外经 得手术 
 据传3. 中医讲生不讲死。
      这是中西医不可调和的区别,中医以“识身方得养生图”为基础,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不可以误学西医解剖后“机械”的看人,要有长生观。是故要知命,长生讲的就是命---有生有死----由生到死,人人天命一百二十年。
据传4. 中医的讲的精气 形器
      精 --------对应现代理解是物质
      气---------对应现代理解是能量  
      形器------对应现代理解是组成身体的组织、器官
据传5. 中医的阴阳
      得见者阳,可知者阴,是故 阳刑虚 阴成形。阴阳一体两面,不对立,更非矛盾体两方面。
据传6. 中医的五行
      源于上古,是调和阴阳之法,亦是治病(非疾,伤)唯一之法术。
据传7. 中医的病 疾 伤 
     病----气滞为病---------- 阴
      疾----形体变化为疾-----阳
      伤----失力为伤 ---------合
据传8. 藏象脏腑各有所指
       五藏 不是五脏  藏和脏不通假
       五脏 属阴 主形器 对应五藏 为阳 主神气
据传9.切诊之一 脉诊
        脉诊的三部九候
    三部 人迎  寸口  太溪 每部又分三处
    可知  气    精    氺  在十二经状态  
    脉诊结果远比B超、CT等精准,B超、CT等是扪术的延伸。



[ 此帖被丌山乙丁在2010-10-31 16:16重新编辑 ]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离线suzhoudanny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3-13
回 楼主(丌山乙丁) 的帖子
这位兄台,我对你写的关于学习中医的方法很感兴趣。

可以继续分享一下你学医的经历吗?我希望能学习一下。
离线丌山乙丁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2-12
中医药大学现在用的教材培养不出中医。
    第一个错误,没有说清什么是“中医”。培养目标不清楚。通“人”“术”“药”懂“理”是医,通“术”无“理”是巫(祝),通“药”对症是户,通“术”“药”的是工。不通“人”的是妖。
    第二个错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药,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是毒。造成的结果就是用毒比药多。

    一个学生四年中医药大学读下来,不知什么是“医”,什么是“药”,这就是大家在面对的现实。不信就请找教材,看看医 药 毒 定义。

    天下文章一大抄,总得把对的抄上吧。要想成为中医,现行教材一本都没用。看看从《内经》抄的对比一下

    教材         评价       内经原义
阴阳对立统一 ----- 扯淡--------阴阳统一不对立
五行相生化 -------- 扯淡------- 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五藏是五脏---------- 扯淡------- 五藏 五脏 五体 阳三部  五神 五气 五氺 阴三部


至于《伤寒》 更是没个看,本来是头象,只讲了两堵墙。张仲景本序是在“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理)胎胪(为数)、药录(为药),并平脉辨证(为诊)”基础上才有“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教材是“对症”选方,违背张仲景原序“并平脉辨证”的立方之本。

今伤寒教材问题:
辨证方法没讲明白:六经分外感,脏腑详内伤,八纲杂病相。(假定学生都有张机的基础?通《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之理,识《胎胪》之数,精《药录》之药)
四诊“症状”  更没讲清:以表象带四诊,拿个“症状”就对方,苔脉神全不问,伤寒变热病,教起来简单学也不难,就是治不好病人,患者惨。
“并平脉辨证”也没讲:寸尺浮太阳,阳明俩都长,皆玄找少阳;沉细自太阴,俱沉少阴傍,微缓厥阴藏,寸尺不一样,两经传化忙。(假定学生四诊皆精通?)

等到再具体的内容,就太多了,不信也找本《伤寒》教材看看,看看有没有冤枉作者。

中药教材

竟然没有一本《中药》教材中有“药”“毒”等基本定义(正确的中医药毒概念),不知道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写出的教材可以想象,何以立方?凭经验?导致胡编药理,药不中病。

不信可以把所有《中药》教材都找来看。

针推教材

抄书没抄好(指抄《内经》),胡编乱造。燧 经 络 穴 定义不清,违背原书。十二经尚对,任都冲带四脈错。流注对长生无。

生理解剖

照搬西医,无理无数。有谁见过一块皮肤还能再生出块皮肤来?
死体解剖,只见形器不见神气。


所以一个学生四年中医药大学读下来,不知什么是“医”,什么是“药”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想学成中医,现行教材没有一本是有用的。

老老实实背典吧,能否成医看机缘悟性了。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离线丌山乙丁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12-15
回 20楼(陈韦斯) 的帖子
如果用药能做到“如臂使手”决(绝对)不会超过11味药。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离线陈韦斯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12-14
关于11味药的说法···很难判断是否科学··但现在很多中医用药的方基本张张超过11味···不乏很多邓老的弟子····
虚心拜师···认真向学·······为解天下人之忧···
离线丌山乙丁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12-09
回 15楼(DeEiffel) 的帖子
药理:
同气相求(救)真阳化。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离线丌山乙丁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11-17
不得养生图不入医门希望有习医者能通过学习,拿到入门的敲门砖。
识身方得养生图 医明阴阳五行术
救人于难莫取黍 匪人不传牢记住
离线dahe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11-07
学医者,当知之为知之,岂可自以为是而误后人?
说得好!!!
离线DeEiffel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11-05
就算常用的方剂,我随便想了几个多于11味中药的,也不见得是伤身,常服能延年益寿呢!!

天王補心丹,
實脾散,
李氏清暑益氣湯,
大秦艽湯,
吳萸湯(醫宗),
升陽益胃湯,
人參養榮湯,
泰山磐石散,
還少丹,
補天大造丸,
全鹿丸,
人参鹿茸丸,
何首烏丸,
地黃飲子.
离线DeEiffel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11-05
超过十一味药的方子即使能治病也伤会身损命!????

我家藏的清宫御药方,给慈禧太后补身的方子中很多超过50味.
鹿茸丸达70多味,并不见得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