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3604阅读
  • 161回复

[中医优缺]中医为什么是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10  发表于: 2011-01-04
         由于一日之中气温有规律地变化,一年之中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人体一生之中释放的能量也有规律变化。所以,一日之中有五行、早上要养生(《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生死之早暮也);一年之中有五行、春季要养生;一生之中有五行、儿童时期要养生。从能量的角度看,人体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如果人体有一个大马力的发动机那么人体应付各种危机就会应付自如,否则就会感觉力不从心。锻炼就是提高人体这一发动机的马力,以自如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机。春季养生、早上养生、儿童时期养生,由于自然的安排这段时间正是人体这一发动机自动增加动力的有利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养生就是顺势而为,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生物表现出五行的规律,这是我们现代要解决的问题,古人只是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它们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就像万有引力定律,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特性的描述,至于为什么表现为这一特性,为什么要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要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不是与距离成反比,现代科学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要古人回答生物为什么表现出五行的规律,是为难古人,他们只能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按照当时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解释生命现象。
只看该作者 111  发表于: 2011-01-05
五脏和五行
      古人认为人体在四(五)季所表现出的不同规律是由天上的五行来支配,古人又盛行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当他们解剖人体的时候有看到了五脏,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认为五脏就是五行在人体中的体现,五行在人体的支配形式就是五脏,所以圣人心中的五脏是人体功能的对应体。《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这样说的:“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古人可以看到心脏的跳动,却不可能和现代医学一样了解五脏的具体功能,所以五脏是“神脏“而不仅仅是现代解剖意义上的五脏,古人的五脏可以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调节方式,是人体应对不同季节而使用的五种调节方式,古人认为这五种调节方式是由我们人体真实存在的、解剖学意义上的五脏来完成。肝脏对应木,对应人体释放的能量由一个最低的极点开始增加,血液的分配也由内脏逐步往外表倾斜。心脏对应火,人体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增加血液也往体表倾斜得很多了;脾脏对应土,这时人体释放的能量达到最大的极值,核心体温也最高,蛋白质和酶的活性也是最大,所以人体的物质转化过程最活跃;肺脏和金对应人体释放的能量开始减少,皮肤的毛孔开始收缩,血液开始往里收缩,如同“秋日下肤,蛰虫将去”;肾脏和水对应,人体释放的能量最少,血液基本上收缩到体内,血液内缩的这一调节是由肾来完成的。
      我们说中医中的五脏既是神脏也是形脏,在涉及到经络的时候,一般多为具体的形脏,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好一些。
只看该作者 112  发表于: 2011-01-06
            中医认为骨髓属水,现代医学确定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而血液则是身体释放能量的基础。人体造血是需要利用人体现有的血液中的营养的,是要使用血液的,人体的血液什么时候往内脏和骨髓倾斜,是在晚上和冬季,这些时段在中医里都属水。(《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忠清认为是傍晚到午夜,而且必须处于熟睡状态,人体才会开始造血。),人体的血液增加了,运送氧气和营养的载体就多了,释放的能量就会有所增加,身体释放的能量增加在五行中与木对应,所以水生木。五行中的火与身体释放大量的能量以及血液倾向于体表的状态对应,人体释放大量的能量必须靠心脏和人体微循环的搏动,所以心在五行中属火,血液分配往体表的倾斜的时候,分配给骨髓的血液相对就会减少,所以水克火。人体要大量地释放能量,必须要足够的血液来运送营养和氧气,同时血液也往体表倾斜,所以木生火,人体释放的大量能量一定要靠体表散热,所以在五行水的状态人体释放大量的能量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只有经过五行“火”这一状态之后,才能进入人体释放能量的高峰“土”这一状态。当人体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的时候,人体的体温就会相应地升高,体温升高酶和蛋白质的活性就会增强,因而合成蛋白质、维生素等精微物质的能力就会加强。人体肌肉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是蛋白质,人体这一充满智慧的生命体,在人体资源分配的时候是要优先保证基本生理和生存的需要的,在保障了这些地方供应的前提之下,才会把营养和能量用于别的地方,所以土气充实的时候,人体的肌肉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滋养。人体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都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持,所以精微物质充足的话,人体的各种状态的转化,就能够顺利地完成,这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中的“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所以人体的‘土’气是支持四脏的。从前面图二我们知道,外界气温降低后,人体的血液也是往内收缩的,对应人体释放的能量也相应减少。人体释放的能量是和心脏血液博出量呈正比的,和心肺的搏动频率是成正比的,人体处于收的状态的时候,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肺脏的呼吸频率都是减弱的。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肺的呼吸减弱的话人体皮肤的毛孔应该也相应地关闭,所以肺脏和五行的金还是有相似的地方。五行水对应的状态是天寒地冻,与之相应人体的血液内缩,肾脏的血液的供应也增加,骨髓的血液供应增加,所以肾与水对应,也生骨髓,也使人体的造血增加。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人体非常重要。我们现代医学已经弄清楚了人体肾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过滤血液中人体的垃圾,重吸收人体血液中被中医称为“精微”,我们现代叫做“营养”被人体所加工后,可以被人体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中间物质。现代营养学把营养物质分为七大类,蛋白质、醣类、脂肪、水、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自然界所含有的这七类物质大多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要把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把大分子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各种醣类分解为小分子的糖类,把矿物质分解为离子状态的矿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利用。中医中的精微物质就是指可以被人体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我们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分解与合成两个动作一直在进行着,一方面把人体不需要的细胞等分解成为精微物质,另一方面,又利用这些人体的精微物质合成新的细胞。那么人体是不是把死亡、凋谢的细胞都完全排出体外,只利用我们消化吸收的营养再重新合成新的细胞呢?人体不是这样工作的,因为这样很费力,效率低。人体是一个智慧的生命体,它采取的办法非常高效,它把人体凋谢、死亡的细胞等再分解成精微物质,把分解后人体确实不需要的垃圾排出体外,有用的精微又被循环再利用(它不象现代人类这样浪费资源)。这一过滤、清除垃圾重吸收精微物质的功能是由有形的肾脏来完成的。但是肾脏要完成这一功能需要血液,这一血液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肾小球中通过的血液,因为血液只有通过肾小球才能完成重吸收精微物质这一功能。另一方面,肾脏要很好地完成重吸收这一功能,它自己也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血液的供应,也就是营养肾脏本身的血液。要增加人体肾脏血液的供应,对应的人体功能调节状态就是五行中的水的状态,所以肾属水,在这里形脏和神脏是吻合的。
        下面我们运用现代营养学的知识以钙离子为例来说明,肾为什么是先天之本,肾功能强人体就有了强壮的基础,引用的数据来自《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钙》这一章节。
只看该作者 113  发表于: 2011-01-07
        正常人体对钙离子的重吸收率大约为99%,氨基酸几乎为100%。现在假设肾的功能降低了,钙离子的重吸收率由99%降为90%,按照《中国营养科学全书》103页给出的资料计算,人体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钙的总量约为10g,正常成人每日由尿液排出的钙约100~200mg,肾的钙重吸收率从99%降为90%之后,从人体尿液排出钙量约为10×10%=1g约1克。牛奶的含钙量在各种食物中是较高的,牛奶的含钙量为104mg/100g[31],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率仅为20%[31],这样我们必须要多喝1×100÷0.104÷20% 大约为5000g,也就是我们要喝10斤的牛奶才能补足钙离子的重吸收率由99%降为90%后,人体对钙的需求量,这是非常困难的,人体要消化10斤牛奶要花多少气血和能量啊!
     另外一方面,从血液循环的知识可以知道:人体的血液并不是像心脏和肺一样,必须全部流经这些器官,只是一部分会分给肾脏,我没有查到资料正常成年人一次心跳分配给肾脏的血液占人体血液总量的比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体分配给肾脏的血液的比例一定是可以调节的,人体哪里需要加强活动,人体的血液的分配就倾向哪里。如果我们假设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次心脏输出的血液的40%要流经肾脏,这时从肾小球滤过的钙的总量为10g,这10g钙是人体正常所需要的量,现在由于人体血液分配的调整,人体心脏输出血液的20%给了肾脏,肾脏对钙离子的吸收率仍为99%,这样的话从肾脏提供的钙离子就只有5g了,剩下5g要靠消化食物来提供。从前面的计算我们知道,1g的钙就要消化10斤牛奶,5g钙就要消化吸收50斤牛奶才能补偿人体钙的不足,这对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体就必须从骨头中提取一部分钙。不过从这里到得到一点结论,那就是人体分配给肾脏的血液减少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五脏中的肾,对应于人体血液的分配倾向体内,其结果就是流经肾脏的血液比例相应增加,所以,中医肾的能力对应于人体对肾脏的血液分配。写到这里我对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有了现代意义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天生分配流经肾脏的血液比例就要高一些,A流经肾脏的血液占总血液的比例为41%,而另外一个人B则只有39%,从前面我们的计算可以看出A的人体钙离子的循环利用率要高于B约5%,肾脏对钙离子的重吸收率仍为99%不变,以40%的血液分配量对应吸收10g钙离子,用前面的钙离子说明的话,就表示B要多消化吸收25.6mg的钙离子,前面我们计算过,人体要消化吸收10斤牛奶,才有1g的钙离子被人体吸收利用,25.6mg钙对应的需要消化吸收的牛奶约为二两半,半合牛奶够多了。而对于A来说,还有25mg的钙离子吸收余量,如果身体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这样的结果就是A的脾胃的消化工作可以相对少一些,因为肾脏可以吸收更多的钙离子以供身体利用。当流经肾的血液增加时,肾对其他离子、氨基酸等的回收利用率都会增加,相对而言,人体的脾胃所需要消化吸收的精微物质就会减少明显,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和物质就会降低不少。由于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精微物质,而这些物质都必须靠脾胃来消化吸收,所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分配流经肾脏的血液比例以及对精微物质的循环利用率对于人体是至关重要,而分配比例和肾的重吸收率又多由先天决定,所以肾为先天之本。这也说明一点,一个器官的功能达不到人体的要求,可能仅仅只是血液的分配不够或者由于血液的供应不够而导致该器官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而已,这对人体同样是致命的。
只看该作者 114  发表于: 2011-01-08
            如果我们再往前进一步,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北方人要比南方人普遍要高大些,真正的南方人是比较矮小的。北方气候寒冷、血液更多地集中于人体的内部,分配给肾脏、骨骼的血液也会多一些,人体肾的功能要强大一些,重吸收的精微物质就会多一些,人体用于骨髓生长、用于细胞合成的物质就会多些,所以北方人就会高大一些。而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血液都聚集在体表,人体的能量主要用于散热而较少用于合成物质,内脏和骨骼的血液发配相对较少,用于骨骼生长的血液也会少,所以南方人身材就会相对矮小。
          前面我们讲到,冬季在五行中属水,与自然相应,人体的血液分配向体内倾斜,当然肾脏所分配的血液总量也会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肾脏本身的供血量,因而肾的功能得以加强,另一方面,分配血液量的增加就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精微物质,更快地净化血液,排除血液中的垃圾,从而为人体提供更加优质的血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肾属水是正确的。由于人体的血液往体表倾斜时,人体释放的能量相对增加,人体的体温相对上升;体温升高,蛋白质和酶的化学活性就会增加,于是脾胃化生精微的分解,“再加工”的功能就相对增强一些。人体血液分配往体表倾斜时,分配给肾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脾胃属土,对应人体的体温处于高的极点,而肾属水对应人体血液内敛,体温相对低点,这就是五行中的土克水。所以五行中的‘水’是指人体为适应水这一行主管时令下的气候状态而做的调整,五行在人体对应就是一种调节机制,‘水’对应于人体减少体表的血液而增加内脏等器官的供血能力。按照中医的理论,深夜也是属于‘水’,所以,深夜人体的血液的分配也是往内腔倾斜的,所以,对应分配给肾脏的血流量的在整个泵血量的比值一定是增加的。
        心脏在五行中属火,对应夏季,夏季人体的血液是奔向体表的,人体核心区的温度是增加的,人体释放的能量也会相应增加。古人心中的心脏不仅仅是指心脏的跳动,还包括心脏跳动的调节机制,人体心跳加强只是这一机制下的一个调节结果。
只看该作者 115  发表于: 2011-01-09
气血
     中医中的血的概念和我们常见的血液大体相同,只是中医中的血的意义比我们日常见到的红色血液更广泛一点,也泛指非血管,比如经络传送的营养物质,这一点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但气是什么呢?一直比较模糊,因为古人的科技不发达,所以不太不了解人体的各种工作机制,于是就把许多看不见的影响因素都归于气类,因而气的概率比较混乱。
    《黄帝内经》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气是阳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古人的阳意指能量,所以不同的‘气’就是人体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因而没有一个单独的‘气’而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气。这有点类似语文中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笔与毛笔、钢笔、圆珠笔等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仅仅是笔的东西,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笔。气是人体各种具体气的总称,人体的气可以分为各种各样的气的不同存在形式。由于人体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而所有的这些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推动,所以在人体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能量表现形式。比如,保持人体体温的热能就是中医中的卫气,当然卫气也指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把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进行“再加工”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水谷之气。
只看该作者 116  发表于: 2011-01-12
                由于古人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成份的,也不可能知道神经系统这种人体的物理调节系统以及以激素为代表的化学调节机制的,所以他们把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人体的化学调节机制等与释放能量的相关事物都认为是由于气起作用的原因,也把它归于气类。(比如为什么种子可以孕育生命,当然我们现代人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古人在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就统一认为是“气”的作用。)一句话古人把能量以及与能量有关的调节机制都称作为‘气’,并用‘气’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体的工作原理。这样古人气的概念就比较广泛而且模糊了,但‘气’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哲学概念,只要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就可以理解到古人的真实原意,并用现代语言来解读。还是那句话:事物以及事物的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是我们的描述方法,是我们的描述是否接近事物的规律本身。
        总观《黄帝内经•素问》中有1863处出现气字,总计有四时之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五脏之气: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生物外在的五种表现形式:生气、长气、化气、收气、藏起;天地之气:天气、地气;引起人体疾病的外在因素:风气、寒气、暑气、湿气、火气、雷气;其他之气:正气、邪气、卫气、营气、荣气、宗气、水谷之气、清气、浊气等,古人基本上把看不见的事物、因素、人体的调节机制等他们不能弄明白的东西都称为气,用‘气’来解释弄不明白的事务。
        中医中的气,虽然包罗万象,但还是有一条总纲,这一总纲就是能量,气的概念是围绕能量的释放、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的调节而展开。下面这些加双引号的文字是一个网友文章《中医理论中的气是什么》中摘录下来的,非引号部分是我的解释,作者对人体气的总结,很有代表性,通过对作者文字的注释,我们对气的概念就会清晰一些。
      “古代中国人认為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宇宙内的一切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来推动,所以气无处不在。
       “中医认為气是构成人体及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质,并构成人体脏腑及经络生理功能。”
只看该作者 117  发表于: 2011-01-13
        我们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推动,人体脏腑功能的调节,经络的运行都需要能量来完成。人之所以成为活人,一个前提就是人体还可以主动释放能量,还可以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气在中医中也指调节机制,人体的调节一是来自于神经的调节,神经的调节离不开神经电脉冲,神经电脉冲需要能量才能释放;人体的另外一个调节机制就是激素等的化学调节,化学调节的必须有化学物质作为基础,化学物质的合成也需要能量,化学物质的运输也是需要能量的,所以,“气是构成人体及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质。”
     “人体的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父母传下来的“气”,称為“先天之精气”;二是来自自然界的物质,包括空气、食物及水。来自空气的称為“清气”,来自食物和水的称為“水穀之精气”。两种精气会用作气的原料,并通过以下脏腑的加工及转化而形成人体之气。”
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结合,就可以孕育出生命,为什么会这样?她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依然是现代科学的最大谜团,我们现在知道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但是遗传基因是如何形成生命的呢?我们还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能量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也不能解开生命这一谜团,但是要解释生命的形成又不得不提到她,所以他们就认为这是由于先天的精气在起作用。这是一种搁置谜团,说明问题的方法,我们现代人称为作用机制,古人就把它称之为先天之精气。自然界的空气、水和食物都包含有能量,它们都是人体释放能量的原料,所以被古人称为水谷之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被称为“清气”。
只看该作者 118  发表于: 2011-01-14
气有五个作用:
1、    推动作用 “中医认為气能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人体脏腑、经络及组织的生理功能。此外,气促进血的生成及循环,以及津液的代谢。若出现气虚的情况,气的推动功能便会减弱,生长发育会因此变得迟缓,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亦会减弱,血的生成亦会出现不足,造成一连串的健康问题。”   这里气的推动作用就是神经系统控制括约肌对血管的舒缩运动,只要人体括约肌对微血管的舒缩运动加强,局部组织和细胞获得的精微物质和氧气就会增加,于是细胞的活动就会加强,释放的能量才会增加,这样才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脏腑本身的功能才会加强,经络的运行才会更通畅。气虚就是神经对括约肌的舒缩推动无力或者推动的微血管的数量较少,精微物质和氧气不能到达细胞和组织中,或者供给的数量不够,所以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减弱,生长会迟缓,运动会无力等。
2、    温煦作用    “身体中的气亦有像热能般的温煦作用。作为身体热力之源,气为身体提供温暖,保持了人体体温。若有气虚的情况,便会引起体温下降、恶寒怯冷及四肢不温等症状。”温煦作用,主要就是人体释放能量中的热能在起作用,人体释放的热能保持着人体的体温,如果神经对微血管括约肌的舒缩运动减弱,人体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相应地释放的热能也会减少,体温就会下降,心脏的泵血能力不够的话,血液就不能被运送到血液循环的远端——四肢,所以四肢就不温。当然如果四肢的微血管的搏动能力很弱的话,四肢末端释放的能量也会减少,也会四肢不温,这时中医的主要治疗方剂就是四逆汤。
3、    防御作用    中医认为气是抵御风、寒、暑、湿、燥等外邪侵袭的关键,正气足则防御能力强。以寒邪为例,寒邪其实在体外就是冷空气,冷空气从毛孔(汗腺)侵入人体后,就会和人体的细胞和体液进行热的交换,使局部的体温迅速减低,从而冻死、冻伤细胞,使局部的组织液中的氨基酸聚糖、蛋白质聚糖等大分子的物质变性,使这些胶体的流动性减弱等。如果人体的正气足的话,一方面,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就会迅速检测到局部温度的变化,于是立即动作竖起立毛肌,关闭毛孔,这样皮肤就把体内的组织和细胞与外界的冷空气隔绝开来,冷空气不能再入侵到人体;另一方面,细胞和组织环境被改变后,人体的生化环境监测器(应该是肥大细胞起主要作用)就会引起痛觉,通知神经系统加强局部微血管的搏动,迅速释放热能抵消冷空气的作用,同时可能还会引起淋巴系统释放巨噬细胞来清除死伤细胞和组织胶体,恢复局部环境,微血管的搏动是一个关键,微血管搏动加强就可以给局部提供更多的精微物质和氧气,使细胞尽快工作,释放能量消灭局部环境中的有害垃圾,同时微血管的搏动可能也是淋巴系统中巨噬细胞运动的推动者。
4、    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对身体物质及脏腑的巩固,并让身体组织维持于正确及应有的地方及位置。气使血液运行於脉中﹝血管中﹞,防止其逸出脉外。这些气亦控制了汗液、尿液及唾液的分泌及排泄,防止津液流失。”这里的气,其实就是调节方式,是一种调节机制,当然身体所有的调节都要能量的参与和支持。比如,血运行于血管中,靠的是心脏和血管的舒缩运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者血管的舒缩运动太强了以致把血管冲破了,血液才会流出血管,这其实就是一种检测与调节之后的结果。所有的器官、脏腑要达到其应有的功能都必须靠能量,靠能量合成物质来支持。如果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不够了,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减少修复和替换工作,来支持身体更重要部分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由于本身得不到修复,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器官的功能就会达不到应有的要求,类似于我们的仪器不精密了。
5、    气化作用    “透过气化作用,气能将身体的物质相互转化,转化為气或其他精微物质。”这里的气其实就是身体利用已有的物质和身体释放的能量合成新物质或者分解旧物质的过程。
只看该作者 119  发表于: 2011-01-15
所以中医的气,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按照人体的工作机制来具体理解,对象不一样了,前提不一样了气的意思也要随之而变化,这可能是中医概念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现代科学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求概念明确,丁就是丁,卯就是卯,不让人产生模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