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3603阅读
  • 161回复

[中医优缺]中医为什么是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50  发表于: 2011-03-01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
      黄帝说道:好,我想再听听谿谷的会合情况。
只看该作者 151  发表于: 2011-03-02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盛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伯回答道:人体较大的肌肉会合之处叫做“谷”,较小的肌肉会合之处叫做“谿”,肌肉之间也就是谿谷会合的地方,可以通行营气和卫气。也是与更大的经脉会合的地方,邪气也可以在此停留。如果侵犯人体的邪气比较盛,那么正气就会被壅塞,(即微血管的搏动不足以推动经脉的运行)就会使局部的温度升高,这样的话局部的温血管就会发热,组织细胞就会腐烂败坏,正常的新陈代谢不能完成,营养物质的交换不能完成,人体的垃圾也不能及时运走,局部组织释放的热量也不能及时散发,所以就叫做荣卫不行,这样的话局部组织就会腐败,于是身体的白细胞就会聚集来企图消灭这些变质的组织液和细胞,因而就会化脓,向内深入可以使骨髓减少,向外蔓延可以使大的肌肉也腐烂变质。如果病邪停留在关节就会造成筋骨败坏等更严重的病变。如果是寒邪停留在局部,那么就会使微血管的舒缩运动停止,这样局部组织细胞就不会释放热能,所以就是荣卫不居,局部不能释放热量,再加上寒邪就会使经脉拘急,缩筋,所以不能伸展四肢和胁部。如果寒邪在体内就会引起骨痹,在体表就会引起肌体的麻木不仁,这是由于阳气虚损不足,大寒之气停留在谿谷之间造成的。谿谷和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相会合,所以也和三百六十五天相对应。如果是轻微的邪气(垃圾较少)造成的“小痹”,邪气就会随着经脉的运行往来不定(就是所谓的风),可以用微针治疗,与刺孙络的方法一致。
只看该作者 152  发表于: 2011-03-03
       帝乃避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帝遣退左右,起身再拜说道:今天承蒙先生开导启发,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我要把这些知识藏在金匮之中,不会轻易示人。黄帝于是把这些竹简藏在金兰之室,署名为“气穴所在”。岐伯回答道:孙络是经络的别支,如果孙络血盛也应该用泻法,孙络也有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脉,再传注于十四个大一些的络脉,即使是深入到骨髓中的络脉,受邪后也可以传入五脏的经脉之中。
只看该作者 153  发表于: 2011-03-04
骨空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篇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因素,用针刺的方法如何来治疗呢?
只看该作者 154  发表于: 2011-03-05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
      岐伯回答道:风邪从外侵入人体,会使人寒颤、出汗、头痛、身体沉重、怕冷、治疗时应该针刺风府穴,以调和人体的阴阳,正气不足的虚证用补法、邪气有余的实证用泻法。(由于人体的毛孔大开,外面的大风一吹,人体体表的寒热空气、细菌等就会从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破坏局部细胞的生存环境。比如,冷空气,古人称为寒邪,从毛孔(汗腺)侵入人体后,就会和人体的细胞和体液进行热的交换,使局部的体温迅速减低,从而冻死、冻伤细胞,使局部的组织液中的氨基酸聚糖、蛋白质聚糖等大分子的物质变性,使这些胶体的流动性减弱等。有人可能会说毛孔那么小,冷热空气会进去吗?我们不是有一句俗语“针尖大的眼、箩盘大的风”,虽然是小小的针眼,但是我们从里面感觉到的风是非常大的。风带着冷空气从汗孔吹入人体后,由于人体的寒感受器并不是密密麻麻排在皮肤下面,而是间布在皮肤下,所以,人体的温度感受器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于是启动应急机制,使毛孔关闭,外在的表现就是立毛肌动作,毫毛竖起,古人的语言就是“起毫毛”。在体内“寒邪”就可以理解为由于吹入冷空气而在体内冻死冻伤的细胞和组织胶体。人体的局部细胞和组织胶体被冻伤后,一方面,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弱,局部释放的能量减少,局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于是人体就感觉冷而“恶寒”,这时人体就会自我调整,就会产生“寒颤”,身体迅速增加能量的供应,体温就升高,于是身体就出汗,这样就会“振寒汗出”。当然这是身体调节过度的反应,身体素质差的人往往调节过度,就象仪器一样只有粗调而没有微调,经常是调节不是正过度就是负过度,反复调节而产生振荡,而仪器好的话就要增加许多内部电路而使仪器具有微调功能。另一方面,人体的自我环境检测系统就可以检测到局部环境的变化,于是就启动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并开始工作,人体修复局部损伤的办法还是一方面引起痛觉神经产生冲动,通知大脑;另一方面,通过反射加大局部微血管的循环,增加局部血液的供应量,来修复局部损伤的环境。许多这样的体表局部同时动作就会使脑部血液的流量减少,不能保证大脑正常工作之需,大脑的局部环境恶化,大脑局部的环境检测系统就会产生而引起头痛。这些是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检测的,主要是检测血液的分配,和局部能量释放的变化。)
只看该作者 155  发表于: 2011-03-06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感受了严重的风邪出现项颈疼痛,这时应该针刺风府穴,风府穴在颈椎的第一椎上面。
只看该作者 156  发表于: 2011-03-07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帝问道:我看到刺法篇讲,有余就用泻法,不足就用补法,但是什么叫做有余而什么又是不足呢?岐伯回答道:有余的情况有五种,不足的情况也有五种,你想了解哪一种呢?岐伯回答道:我都想了解。岐伯回答道:神,既有有余也有不足的情况;气,既有有余也有不足的情况;血,既有有余也有不足的情况;形,既有有余也有不足的情况;志,既有有余也有不足的情况。(其实就是五脏的调节情况,这里心对应神、气对应肺、血对应肝、形对应意、肾对应志)
只看该作者 157  发表于: 2011-03-09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
    黄帝问道: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以上部位都可以受到邪气侵袭而得各种各样的疾病,可是先生却说只有有余五种和不足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是如何变生出各种疾病的呢?
只看该作者 158  发表于: 2011-03-10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伯回答道: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归根于五脏。心蕴藏着人体的神这一调节机制,(心为什么可以跳动,为什么可以使身体释放的能量增加,古人认为这是心中蕴藏着的神在起作用。其余类似理解。)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这一调节机制;肝蕴藏着人体的血的调节机制(人体的静脉是人体的主要容量血管,静脉血是青色的。)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身(形)的调节机制;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这一调节机制。这些都是形成人的基础,只有人体的肉身(指人体有肉的部分)和人体的调节都具备之后,并和内部骨髓有机地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协调正常。五脏和身体各部分的联系都是由经脉来完成的,经脉也是人体运行气血的地方,只有气血畅通才能使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正常,协调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作用。如果人体的气血流通不畅,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疾病要以经脉作为要点、关键。
只看该作者 159  发表于: 2011-03-12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
      黄帝问道:神有余和不足的表现在哪里呢?岐伯回答道:神有余就表现为自笑不止,经常容易发笑。神不足就表现出容易出现悲观的情绪。如果邪气还没有与人体的气血相汇合,这是五脏的功能表现还会出现偏离,五脏的运行就非常正常。病邪刚刚侵入人体的体表的时候,表现为皮肤表面的毫毛立起,病人感觉寒冷身体为之一颤,这时病邪还未侵入经脉还只是停留在皮部络脉,所以叫做“神之微”。(病邪刚刚侵入人体的时候,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就探测到人体的体温正在减低,所以就立毛肌竖起,关闭毛孔,肥大细胞等人体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就检测到内部环境的变化,通知神经系统加强体表的微血管的循环,企图消除病邪,这时病邪还非常弱,还轮不到引起五脏等大的功能调整,所以五脏安定,命名为“神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