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3346阅读
  • 1回复

[中医优缺]一 个 岐 黄 医 人 的“公 车 上 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流秀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05-27
— 本帖被 妙手仁心 从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移动到本区(2008-08-21) —
[内容提要] 中医药的内在科学性和临床救人的实在性,是需要悟入精研和大量临床才可确信的。不幸在其发源地,如今悟入精研者太少,大量临床者过稀,从而加速了中医药学的全面萎缩,导致了严重的中医药信仰危机。本文针对国内中医药决策界、管理界、临床界、教育界、学术界和出版界,分别揭示了一直存在的关乎中医药的各种弊端,并提供了相应的意见,直言不讳,堪视为医界“公车上书”。
[关键词] 中医药;决策界;管理界;临床界;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进言
序   言
“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虔诚的对待。”德国学者波凯特(Manfred Porkert)说,“从19世纪到现在完全没有作出决定性的努力,按照中医本来面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目前中国的传统医学所面临的困境是某种误解的结果”。
的确如此。自从踏入岐黄医界“出手即效快救人”这么些年来(1998年正式大面积接治病人),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体悟、痛彻的感受和广泛的见闻与冷静的思考,对中医药作用的非凡和地位的卑贱,真产生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其痛苦,周围无人能解。遂常痛心默念“无人会,登临意”,并想见古人当年是如何“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总想要发表点什么,真的如脔在喉,不吐不快。1998年初,就曾写过一文《如何改变中医的命运》,看来至今还远未过时。由于不便言说的原因,一直都没有谁愿意和敢于发表。2000年初,又想写一篇《中医的真实现状》,打算从医学决策界、管理界、临床界、教育界及学术界和出版界等各个部门及其层面的严重弊端,来充分揭示岐黄中医太令人忧虑的真实现状。但由于所涉及者,皆非同小可,而自己身份本又低贱卑微,故虽有业师鼓励,终究未敢下笔。今天因缘成熟,终于一气呵成写来,并名之于《一个岐黄医人的“公车上书”》, 算是以卑微之身壮着“蛇”胆作一个交待而了了愿。
中国十九世纪清末政治界好象就曾有过一次著名的“公车上书”,最后注定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医的存在早已到了需要挽救的地步的本世纪今天,吾人不避卑微僭越之嫌,凭着一颗赤子丹心,以阿基米德支起地球的勇气,而作岐黄医界的这一“公车上书”,能否引起重视和采信?没有把握。未抱奢望,唯求无愧于心而已。
一、对 于 中 医 药 决 策 界    
1、要从世界战略的高度,来提高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我国加入了WTO后,我们感觉世界一体化进程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展,不料却发觉医学上我们一直恩宠有加、呵护备至者,原来还是人家的孩子,并不归属于我们。据说,我们现有西药产品97%以上都是仿制品,没有自主产权(张世臣《WTO与中药现代化》、陈军等《加入WTO中草药(复方)发展前景述略》、洪净等《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Ⅱ)》、诸国本《建设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管理体制》)。我们诚惶诚恐,不敢把西医药展示于世界。我们已习
惯所用的,几乎全是别人的,我们基本一无所有。若有,也基本只是拾人牙慧罢了(在药上, 西药青蒿素或许算个例外)。我们自己全权所有的东西,我们倒确实久违地冷落和生疏了。我们不曾意识到,这是祖先对我们的最大恩惠,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有言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医药才真正是我们应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
2、要从中西医对比的角度,来提高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活的人体是宇宙间最为复杂而神秘不可思议的一种,决非如西医解剖台上一具尸体那么直观简单,西医作为西方传统医学,对其认识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人类的认识总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思维不应当习惯于非此即彼、认此非彼。事实上,连很多外国人都反而比我们某些人知道中医药的真正价值。德国学者波凯特(M•Porkert)道:“中医 —— 让我说出来叫你们大吃一惊 —— 除了还有一点原始和伪科学的残余外,大部分是精密科学。”(岳凤仙、陈晶岩著《中药现代化》)。中医药正是如此。仅从当今国人的身心保健和疾病治疗看,中医药的作用也决不是看似已够发达了的西医药所能够完全替代的。对此,非中医临床家很难清楚。清末西医传入之前,国人数千年的生息繁衍、病除体健,就是中医药独展其功。至于后来被讥为“东亚病夫”的时代,“千村薜荔人遗矢”,“华佗无奈小虫何”,那不是中医技术的原因,而是国家政治的原因。历史上,中医也曾为政界任宰的羔羊而惨遭摧残,其中曹操之杀华佗开遗痛千古之端。今天,中医的开头破腹、刮骨理肠,还得中西医“结合”,甚至干脆拱手全部让给西医来做。不为我所用就杀了你毁了你,何其残暴的政治!至今尚有余绪。重庆佛学院一位视我为弟子的唯识大家曾有过不凡的“良医”梦,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痛心疾首道:“1983 — 1987年间,我在成都,登门求治者大有其人,疑难症治愈者达200余人。于是,有人‘眼红’了,多方设法要我服从于他们的‘网罗’下,要我在他们的所谓‘研究所’、‘医院’乖乖地就范。我不愿意,便在‘行医证’上卡我的脖子。所谓由官方卫生部门考选的‘中医考试认定’, 也是操在此辈手里。……于是,我的‘良医’之梦也淡然了。”今天的决策者,是否应当反思?
3、要从近现代中医生存斗争和艰难发展的历史,来反省对中医药决策的得失。清末,随着西方的船坚炮利迅速打开中国封闭保守的大门,一些传教士把西医药学也带了进来,显示了异域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使中医界人大开眼界,并试图中西医“汇通”。但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太大,终于汇而未通(至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仍是结而未合),其中本有严重“缩阳”症者,则陷入了“中医若存无天理,中药若亡无地理”的废医存药歧途(遂出现以西医理论为头身,以中医处方为手脚的著作,至今尤多 —— 这就算中西医“结合”了)。而一些政治改良主义者,尤其是一些政治革命家,在连续不断的政治大变革时代,总是要彻底地否定旧政治、旧传统、旧文化。矫枉过正的结果,中医深受其害。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府和北洋军阀政权一直独尊西学,罢黜中医,硬使中西医的学术论争带上了政治色彩和政治压力。中医界有识之士为求生存,自立自强,群起抗争,于1929年形成高潮。抗争内容包括争取中医的行医权、教育权、合法经营权。归总两条:一是争取中医和西医的平等对待;二是争取中医独立自主的行政管理权,反对中医从属于西医。解放后,卫生部门仍深受“医学革命”旗手的影响,披上马克思主义外衣,制订了一系列歧视、排斥、限制甚或取消中医的措施。党中央虽及时发现而有所遏止,却至今流毒未尽,阴魂未散。县级没有独立行政的中医药管理机构,致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被悬空成了“高位截瘫”,而民间中医更惨遭“屠戮”,生存不保,尤为明证!(咱们重庆市中医管理局成立了又被撤消, 中医在新直辖市之受轻视可知)
4、要从当前中医药的整体现状,来考虑随后对中医药发展的决策。当前,由于中医药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不能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地进行自主管理,中医药的从属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总的还是西医卫生部门在“代管”中医,别说县级没有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独立不了,还属国家卫生部“合理代管”,中医药管理机构始终“分工不分家”地“寄人篱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居然必须得由卫生部一位副部长兼)!中医界在表面热闹如理论研究整理、文献著作出版、一个接一个的学术会议等的背后,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尤其临床普见萎缩,看不见原汁原味的中医,显不出中医药应有的生命力。主流科班中医患上了严重的“缩阳”症,在提倡吸收现代科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名义下,早已出现严重偏离中医药实质根本的趋向,中医药早已被粗暴地简单庸俗化。民间非科班中医自古以来,都是中医药生命力之所在,但是由于今天的歧视、打击和压制,总体已显得满目疮痍、气息奄奄。中医的振兴与发展,光靠《宪法》一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远远不够,靠某个权威领导心血来潮的某个批语或指示,更是不够,必须要有一部能明确表达全体岐黄医人而非中西医“结合”者意愿的《中医法》,中医药诸多令人忧虑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状况,方有彻底改变之希望。
岐黄本是一奇葩,疗病效宏原非差。
近代因故患缩阳,不堪回首遭高压。
愧对祖先子孙骂,妄自菲薄要败家。
亡羊补牢犹未晚,中医振兴应有法!
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离线花之恋者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01
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