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5166阅读
  • 2回复

[伤寒温病]六经辨症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东海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0-28
太 阳   经

足太阳为膀胱腑之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会于睛明穴,二经皆行体表之外层, 名为太阳。
膀胱属壬水,水之性寒,故膀胱为寒水之腑,小肠属丙火,火之性热,小肠火腑也。凡六气之感人,各从其类而为合。阳邪感人,自上而下, 阴邪感人,自下而上。 此伤寒始于足太阳故也。
太阳为人身最外一层,总六经,而统营卫, 营行脉中为体表之阴,卫行脉外为体表之阳。 营卫二者,皆始于先天之精气,生长于后天水谷之气。 “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 营主于心,卫主于肺。 《金匮》言“以其定体而言则为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为营卫。”
  在阴阳二者之邪,其性各异, 寒主收引,热主发散。 后世医者,以伤寒为一治,其余五气统于温病, 伤寒与温病,治法确是不同。 伤寒之别营卫,在有汗无汗, 而分表实表虚; 温病之别营卫,在舌白舌红,而分在气在血。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伤人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由经气相传,一层渐深一层(此其常,伤寒论中法正是)。自经络而脏腑。 温为阳邪,其性发泄,伤人自上而下,自气至血,脏腑相传,(伏气温病因人脏腑虚实而定)。
  《伤寒论》中首分风中卫与寒伤营。 风中卫用桂枝汤, 经言:风为百病之长,六气之帅也。 善行而数变, 五行莫不各有其气,风其气也,五行之暴动,激发其气而为风,所以风者,夹杂于五行之中。 所以,六气虽各有时令专主,而每岁之中,风居首令,以统一年之气令。而春有风温,夏有风热,长夏有风湿,秋有风燥,冬有风寒。 伤寒论中之中风,此风为寒水之中而来,然与寒水相较,而为寒中之阳邪
1条评分
chemman 贡献值 +1 - 2006-10-28
离线王东海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0-28
阳 明 经

足阳明胃为阳土,与足太阴脾为表里,与手经大肠并称阳明,大肠为庚金而主燥,所以阳明阳土与燥金而同气化。 内候胃中,外候肌肉。其病有经病腑病之别。 经病有表虚表实之不同,腑病有燥化湿化之别。经病多由太阳经传来,腑病多由太阳经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以致胃燥而转属。经病则身热恶寒鼻干目痛或兼太阳经而头痛身痛,或阳明经邪正盛而涉及少阳,兼见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胸胁满痛之少阳证,谓之合病。 所以经病有麻黄桂枝葛根等汤以及表解化热,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腑病多由人胃阳素盛及发汗耗其津液,化热而成。伤寒症中(取广义),他经手足同病者少,唯阳明腑病化燥,则手足上下之腑同病者多。三承气汤麻仁丸等法有轻重缓急虚实之别。然亦有胃阳素弱之人,而同太阴湿土之化,(此类在今曰更多) 故论中有食谷欲呕之吴萸及发黄与慎下诸条。



  少 阳 经

少阳有手足之别,足属胆而手属三隹,主风木而司相火,同本气之化。经曰:少阳之上,相火主之,与厥阴为表里,其经行身之侧,居表里之界, 外出阳而内入阴。故经谓少阳主枢,其性升发,恶抑郁而喜条达。病则寒热往来。 外邪传入其经,悉从热化。 胸胁为外邪入入里之关隘,属少阳经循行之部位。邪入其经,则胸胁之气化不利,而苦满喜呕,为必有之症。余或悸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咳,则因其旁处之素因而涉及。若少阳正病,不涉及它处,治宜遂其性之升发,宣郁透邪,清泻其热,及和中安胃,以利枢机,令邪分消而病已。仲圣立以柴胡法。
  若误汗,徒伤胃液以增其热。汗为心液,液伤则心用自恣,胆胃之热上蒸而谵语;若误下,则伤其中气。。。。。。
离线王东海2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0-28
太阴经


足太阴脾经,居中土而运四旁,属湿土之脏,与阳明胃为表里。胃为阳土,脾为阴土;阳土喜降,阴土喜升;阳土喜柔,阴土喜刚;阳土主燥,阴土主湿。 经云“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太阴本湿而标阴,同本气之化,故其为病,属仍贿少,属寒者多;病多自利腹满之症。 然太阴虽为至阴之脏,而外主肌肉,营卫附之。初病多有见太阳之表症者。 若病在表时过汗伤其津液,则胃中燥热。或太阳病误下邪陷化热,或因人之胃阳素盛,则太阴之湿从阳明燥热之化,而成承气症,或桂枝加大黄症。其法详在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