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4026阅读
  • 7回复

[学说流派]『转帖』       脏腑演化事,千秋任评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齐鲁中医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1-24
— 本帖被 妙手仁心 从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移动到本区(2008-08-20) —
———论坛系列丛书

脏腑演化律


以全新的理念
以全新的视野
以中医理论特有的独创思维
诠释生命演化最伟大的真诚
破译生命万古之谜
        还脏腑演化真实
剔除中医藏象千年巨谬
开创新的藏象学说









男,山东莒县人。发表了《花的演化律》、《从中医理论看骨骼演化律》、《心为腑之商榷》等,大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一次国家发明专利。审批成立过“中国三维医学研究会”。出版论著《走近中医》、《中医园里的生命思考》。从事中医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开拓出从进化论、发生学,等学科,研究脏腑演化律的新领域。

最满意的科学发现:独立提出“心腑说”、“脏腑命名原则”、“奇恒脏腑说”、“五腑说”、“广义脏腑演化律”、“狭义脏腑演化律”。

尊崇的中医大家:王清任、张仲景。
尊崇的世界科学家:爱因斯坦、达尔文。
研究信仰:躁生烦,静生智;敬畏宇宙,尊重众生。
最喜欢的格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目录
序言
到文明古国的医学殿堂里

第一章     中医园里的脏腑故事

第一节     脏腑的故事很凄美
第二节     你说我说大家说
第三节     宰相肚里的公民知多少?
本章答疑

第二章     脏腑的前生今世

第一节     论脏腑演化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脏腑啊,你姓什么?
第三节     脏腑演化的序数窥视———中医第一猜
本章答疑

第三章     太阳系里的脏腑演化秘密

第一节     脏腑同源演化律
第二节     脏腑反属性演化律
第三节     脏腑五程演化律
本章答疑

第四章     脏腑演化律

第一节     脏腑命名原则
第二节     狭义脏腑演化律
第三节     骨骼演化律
第四节     广义脏腑演化律
第五节     透过脏腑演化律看过去
第六节     藏象研究走进新时代
第七章   为心腑辩护一万年
第七节     中医藏象千古之谜
本章答疑

第五章     中医自由访谈录

第一节     我思故我在
第二节     反思中医:重大中医理论突破性研究的思路(上)
第三节  反思中医:重大中医理论突破性研究的思路(下)
第四节       不得不说的阴阳
第五节       咱不该拿杨振宁大师说事  

结语:我写《脏腑演化律》

到文明古国的医学殿堂里

你是爱因斯坦?你是亚利士多德?你是能工巧匠?你是凡夫俗子?
无论我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想知道,生命演化的最大秘密是什么?它的演化模式,能否在现实的生命存在中获取?你的宰相肚子里,到底贮存了些什么,让我们绞尽脑汁?美丽的胸腹里,尽职尽责的五脏、五腑,有什么天秘,令我们寡目相看?
太阳系里,一号生命演化秘密,是什么?脏腑演化,有什么规律,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出生命演化,那份亘古不变的永恒?
这是个封存已久的愿望;这是个让人心动的研究计划。
到文明古国的医学殿堂里,我幸运地找到了中医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脏腑演化规律的研究。因为藏象学说,是中医最重要的研究焦点。而几千年中医界锁定的研究重点,也是藏象理论中的脏腑研究。
在脏腑研究中,李东垣,独重脾胃,并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刘河间尤重脾、胃、肾,力倡“土为万物之本,水为万物之元……根本者,脾胃、肾也”。
明代王伦,宗丹溪之学,明确提出了“脾阴”概念。李时珍撰千古名著《本草纲目》,亦提出了很有先见的“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可圈可点,一向是中医界争议人物,然一系列活血化瘀方剂的独创,无人能比。《医林改错》,廓清了许多关于脏腑的记载。
历代医家,高高在上,昭然中医大业,一向香火不断,人气鼎盛。
然而,中医藏象研究,多基于“功能脏腑”。在直接藏象、间接藏象、模型藏象上,中医模糊了直接藏象与间接藏象的区别,并常常以臆想意义上的“模型藏象”,来解说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所谓模型藏象,充其量是一种说理工具,与真实的脏腑,可能一点关系没有。如肝主疏泄,只是以肝为五行之木,付敷了“木主升发条达”之说理模型。也许真实的“疏泄”功能,与实际的肝脏,一点瓜葛没有。还有主生殖的肾脏,也是一种模型之藏象。人体中没有一个既主水、同时又主生殖的多能“肾”。主生殖的只能是生殖器。与生殖之关系,肾不比心或肺更具有优先关系。
中医是在虚浮的“功能脏腑”上作文章,一作数千年。对真实的脏腑,一向是清楚不足,朦胧有余。
这种痴迷于“形而上”的研究行为,忽视“形而下”的脏腑真实,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果,然而,再想继续发展中医藏象理论,已经不大可能。因为中医固有的“功能”脏腑研究,是无视解剖实践的。它只满足于解释方面的自圆其说,无视阳光真理。只管理论能说得过去,不在乎是非曲直。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当一个理论自圆其说到成为真理的时候,它就成为谬误,就成为大毒草,就成为科学发展的桎梏。只关注“藏者,象也”的唯象医学的中医脏腑理论,有其先天不足。虽然它起源于解剖脏腑,却走了一条虚浮于解剖脏腑之上的模型脏腑之路。这实在不是中医界的幸事。
是脏是腑,脏腑的命名原则是什么,中医界也一直没有老实交代。
脏腑,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才能界定的概念。然而,翻阅几乎所有的文献,很难找到明确的脏腑命名原始记录。只有《素问.五脏别论》载有一条“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从功能上,轻描淡写了一笔。
中医界,是脏是腑,随便得很,随心所欲的得。好象是脏是腑,是个可以随便捏把的泥团。
中医到了不能再装糊涂的时候了。既然脏腑如此重要,既然藏象理论如此焦点,中医界就只能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事理的真实,让脏腑演化的真理,站在阳光里。何谓脏何谓腑,中医界只能搞得一清二楚。连脏腑的命名原则都搞不清,谈何功能脏腑?
脏腑何以叫脏腑,脏腑的命名原则是什么?广义脏腑与狭义脏腑的区别是什么?脏腑的演化律是什么。这不正是中医界基于现代科学,最重大的研究课题吗?
以科学的视野,对待科学的脏腑演化,从发生学、进化论、现代医学认可的规律出发,找到真实脏腑演化的蛛丝马迹。从脏腑演进轨迹中,从共性方面,找到脏腑的来龙去脉,何生何演。从中医承纳的古典哲学中,找到生命演化最敏锐的启迪。从脏腑演化之源、脏腑演化之性、脏腑演化之序,高度研究脏腑演化的规律,当是中医界一个最有意义的研究目标之一。因为中医界抛开真实脏腑的功能脏腑研究,太久了,太腻了,太让人烦了,太让人想变天了。“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哪家的科学发展观?
在有形的脏腑形态学上,中医有大文章要作,而且是漂亮文章。我曾不无夸张地说,中医理论,是世界上最不落后的理论,具有超前的思维。中医完全能够独立于现代科学而独树一帜。但前提是,中医要拿出让科学界信服的研究成果。
“气———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的轴心线。透视着宇宙演化的“同源演化律”、“反属性演化律”、“五过程演化律”。而这些定律,在现代科学领域里,找到证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当我们应用这些定律来研究脏腑演化时,会发现中医理论透视着生命演化少有的睿智。中医理论,早已为脏腑演化规律的探讨,贮备了足够多的哲学思维。等待中医界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但疑憾的是,中医界在挥霍着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时,太沾沾自喜,太小家子气,太守财奴气。保守有余,进取不足。只守着一个“功能脏腑”过日子。虽然小康得很,小土财主得很,但就是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的开放气息。
我一向对中医界多有微辞。没别的意思,只是狠铁不成钢。我衷心希望,中医界拿出一流的研究成果,立志创新,勇于创新,回报人类科学。让古老的中医,开采出重大的生命演化规律。
脏腑演化律,是笔者在数年研究的基础上,在读博士阶段,在我导师孙广仁教授的关注与关心指导下,结出的一颗果子。因为是首创,不成熟的地方肯定不少。在此,非常感谢导师的培育之恩。
正象我总是剥尖脑袋挑剔别人的理论一样,我同样希望中医同行,也剥尖脑袋挑剔我的理论。中医界不能总是无事太平地抬轿子,吹喇叭,听不到半句批语声,独裁到容不的一句反对声。我反对你的观点,与我是否尊重你,没一丝关系。
只有当中医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大家有声,让小家也有声,民主地让人觉得中医界是个让人可待的地方,中医离发展壮大就不远了。一个“万马齐喑”的中医界,是一个快灭亡的中医界。
中医界不需要权威,少拿谁的权威吓唬人。
平等的发言机会,平等的展示个性的平台,让中医界有话就说,有观点就放。各个中医大学、科研院所,所有还想让我尊敬的中医大师们,请让我真诚地对您们说:我们尊敬您老们的丰功伟绩,也感谢您老们对我们年轻人的提携。请允许我们年轻人,提出与您不同的观点。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让我们作朋友吧!
中医界,请铭记世界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
让我们中医界也绅士,也宽容;也民主,也争鸣!唯如此,中医的春天,还会远吗?
         

2005年8月24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     中医园里的脏腑故事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
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爱因斯坦(图1-1)

有效的东西,未必对人类无害;有用的理论,未必不是错误百出的理论。
一个理论,可以原谅它产生时代的粗糙甚至是荒谬,但不原谅它一再拒绝时代进步的事实,而对自己显然的瑕庇,采取自圆其说甚至是狡辩的态度。中医藏象理论也不例外。
不能因为中医祖始爷张仲景(图1-2),治病多么神奇,就不能怀疑他的“六经”理论;也不能因为温病老祖叶天士,治热病有绝招,就不挑剔他的“温热论”。
人类的认识,无不在怀疑中更新着,成长着;背叛着,开拓着。大凡独裁的理论,都是不自信的理论,荒谬的理论。因为长出息的理论,注定有大前途的理论,都是允许他人挑战的理论,兼容并蓄的理论,新思维层出不穷的理论。
这个世界上,好象只有我们中医理论,是最“完美”的理论,独裁的理论。不管人类已智慧地登上了月球,史无前例破译了自身的基因密码,中医理论,还是灰头灰眼,变化不大,千年哼一曲,一曲哼千年!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始研究行为,产生的中医理论,在一部《内经》中,一呆就是上千年。《内经》也以其概念的宽泛性,让几乎所有的中医后来人,产生了可怕的定势思维,缺少创新理论。一致中医整体观念,包含着的“全息论”思想,中医界在挥霍亨用了它几千年后,仍没谁读出它的“全息论”意义。还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一个中医的“门外汉”,帮了中医的忙,读出了整体观的伟大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了轰动国际学术论坛的“生物全息论”。此时中医界的阵营里,才跟风似地“全息”起来。我就知道,中医界是多么地保守,多么地独裁,多么地顽固不化,多么地固步自封。中医重大理论的产生,象小行星撞地球一样难,万年等一回!
有必要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读出中医藏象理论的科学内含。以中医特有的思维,读出脏腑演化,甚至生命演化那份少有的敏锐与真实。还中医脏腑理论的正确与伟大。
到历史长河去,看风水轮回,花开花落;到中医家族中,探脏腑演化的原始记录,千年古籍。





节选第四章,供评阅

第四章     脏腑演化律

实验方法的本质在于要求每一种见解或假说,
都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然后才得以承认其科学地位。
———摩尔根(图4-1)

脏腑演化,是生命演化的精华。
动物,从单细胞演化到多细胞,体积的增大,迫使器官的产生。内源性脏腑的演化,便成为这一需要的点睛之笔。
因为满足一个庞大身体之需,显然是单靠一个细胞的小打小闹,所望尘莫及的。
生命是最务实的一类,长出五脏、五腑,总比指望一个单细胞独裁单干,民主科学的多。
这么说,脏腑的产生,是生命进化的必然。动物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体”,完成生命品质的五次跳跃。脏腑,就是定位于器官层次上的演化单元。
脏腑,是中医语汇,是中医对器官学的贡献。只有中医,才能读出脏腑的命名原则,脏腑的演化规律。也就是说,中医,透视着生命演化,那份最不同寻常的敏锐。
只要我们以哲人的思维,再有足够多的实验或例证,来证明我们的发现,就会有重大收获。而不是象现在的中医界,几乎没弄出点什么新模样,只是沾沾自喜着中药疗效还“不孬”,这种庸俗的中世纪的实用主义。
科学的任务有二:一是实用主义,产生经济效益;二是理性主义,提高人类认知水平。实用主义产生技术;理性主义产生科学。
一个有远见的国家,即重视技术,又重视科学。
中医急需要以全新的跳跃式的思维,突破原来的“围城”,让事实的真理站在阳光里,剖析出生命演化最有价值的研究秘密———脏腑演化律。

第一节 脏腑命名原则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
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
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中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
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1]
是的,研究中国科学史为已任的李约瑟,也对中国科学发展轨迹,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他说的没错,中国的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或者说是哲学式的思辨理论。太讲究实用主义。对事实的理论,一向清楚不足,朦胧有余。
脏腑命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现代医学,没有脏腑之称谓。以 “器官”而概之。
器官,只是生命演化到一定层次,产生的有实质结构的单元。只有中医,有脏、腑之名称,而且具有原则的区别。脏就是脏,腑就是腑。
一、广义脏腑论,一网打尽满河鱼
所谓广义脏腑,是指体内演化的所有器官。
它的定义具有广泛含义。
首先要弄清什么叫器官:
器———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解剖单元。具有相对独立性。如空腔的心、胃、胆;实质的肝、脾、肾、骨。它是生命演化中,由相同或相近的组织,演化出的可单独完成某一或某些功能的脏器。如,心,主要由心肌这种特殊组织,演化而来。
官———位置也,级别也,职能也。什么官,有什么级别,产生相应的职能。官位,以位置、品位或级别,显示着不同的身份。这种身份,又由于功能或职能的不同,表达出不同的官位差别。
如眼、耳、鼻、舌、身,五官,即是五个实质的器官结构,又对应着五个不同的位置,或能级。结构不一样,所以,赋予的器官生理功能有质的区别。
器官,既是一个有实质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反映不同生命功能的空间区域。即是一个物质概念,又是一个空间概念。
“天下之气,不失其序”。
宇宙化而成章,演而有序。生命器官的演化,也是有章有序。结构有序,位置森严。同源受精卵,演化出的五脏、五腑,四肢百骸,既有特殊的实质差别,又有不同的序列或位置的差别。即是“器”,又在“官”位,显示出,不同器官演化的物质、结构、时间、空间的差别。
器官,是同源生命物质演化,表达出的生命单元,在物质、时间、空间,全方位的生命品质差别。这正是器官同源所演,性质千差万别的唯一答案。
广义脏腑,即是生命体演化出的一切有相对独立空间结构的任意实体器官。在这里,“脏者,藏也”,即藏于体内,从皮肤看不见的一切器官。中医的五脏、六腑,五官,骨、脉、脑、女子胞,男性生殖器,等,均是脏腑,统一于广义脏腑定义中。
二.狭义脏腑论,独裁主义猖蹶
所谓狭义脏腑,特指演化于胸、腹腔内的器官。
胸腔内有肺、心;腹腔内有肾、膀胱、肝、胆、脾、胃、肠、胰。与传统的五脏、六腑不同,笔者基于脏腑演化的总体规律考察,提出新五脏、五腑:
五脏:胰、肾、肝、脾、肺。
五腑:肠、膀胱、胆、胃、心。
在《脏腑演化律》一节,你会理解,五脏、五腑提出的理由与价值。
狭义脏腑定义,依据如下:
同源演化性:
五脏、五腑,演化同源。它们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到腔肠动物后,以相同的“腔肠”演化而来。腔肠,动物原始的消化腔,是其他各脏腑演化的根本。这一消化腔,相当于中医说的“后天之本”的脾胃,是一个能进化出所有内脏系统的最古老的“原始消化道”。任何动物内源性脏腑,均依赖于它而化演。
“从解剖位置上说,心血管系统,肝胆脾胰系统,呼吸系统,分别从消化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起源发生的,或者说,是消化道在不同位置上的一气分阴阳。上、中、下所产生的结构不是独立无关的,它们在人体内脏整体的更高层次上构成内脏阴阳图的结构部分。”[2]
也就是说,原始的腔肠,为胸腹腔内脏腑的演化源。
在原始消化道中端,演化出脾、胰、肝胆之类的消化器官。在原始消化道的上端,演化出以心、肺为代表的循环、呼吸系统。左右支气管,在消化道的上口会厌处交汇,说明,左右肺演化同源,都演化于消化道上端的同一个部位。而肾、膀胱为代表的泌尿系统,只是循环系统演化的外延。
可见,胸腹腔内的五脏、五腑,都是内源性演化,都起源于相同的统一“腔肠”,是腔肠再进一步特化,演化出了以循环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以食物消化为主的消化系统。然后才是在这两大系统为二级演化源,源化出所有的五脏、五腑。
泌尿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演化出的以代谢水液为主的另一个子系统。呼吸系统,虽然以辅助心腑运送血液为已任,但却是从原始消化道上端演化而来,并借道于消化道。说明,任何胸腹腔内的脏腑,均演化于腔肠或原始消化道。
  总之,狭义脏腑,就是传统意义上称之为的“五脏、六腑”,笔者称之为的五脏、五腑。
三.回首相看“器官”,竟无语凝噎
器官命名,是一个形态解剖学的名称。是一个宏观视野里的器官命名。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人类先后经历过“宏观解剖”、“微观解剖”等不同的阶段。
而宏观解剖,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方法。所以,中医基于当时的条件,只能从宏观解剖上,认识器官。因此,中医脏腑,无论是狭义脏腑,或是广义脏腑,有如下几个共同点:
1.相对独立性
如五脏、五腑,奇恒之腑,都是相对独立的器官。
只有神经,中医认识得不够到位。中医一直重血管、轻神经。神经到现在,也没在中医概念中,混个名份。只有脑,为奇恒之腑。但以脑为演化源的神经系统,一直无名无姓。要知道,神经,是比血管更重要的系统。它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神经、血管,都属于器官范畴。
还有细胞,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规属于脏腑之列。只是古人,是宏观认识问题,认识不到细胞层次,没有细胞概念。因此,细胞由于微不足视,没列于脏腑之列。
2.宏观可视性
虽然,脾是很小的淋巴结经过特化演化而来,但古人,不认为淋巴结是脏腑。正象不认为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细胞是脏腑,是一个道理。可见,古人认可的脏腑,一定是个宏观上,具有相当规模的器官。象同样相对独立的细胞、淋巴结,是不入脏腑之列的。
在这里,中医腑腑,有二大特点:相对独立;宏观可视。相对独立,又有足够大的体积,满足视觉要求,似乎才有资格入脏腑之林。
四.脏腑的命名原则
建立在现代科学思维的中医,应该具有时代特点,即尊重现代人类认知惯性。容进化论、生发学、宇宙演化、现代生物学为一体的新的脏腑,它的命名原则,是有严格要求的。
大宇宙,男人与女人(图4-2),雄性与雌性,其气质,气度,与性的区别,是显然的。
脏腑命名原则如下:
1.结构性命名原则
结构决定功能,这是现代系统论的主旋律。因此,脏腑命名,最重要的,是结构性命名原则。
脏腑,同源演化。
广义脏腑,指体内演化的一切器官。它们都由同源精源细胞,演化出体细胞,当细胞演化出组织时,再由相同的组织演化而来。
而狭义脏腑,仅仅指演化于胸腹腔内的器官。特指五脏、五腑。它是生命演化出胸腹腔后,在胸腹腔里,借统一的“腔肠”演化出的内源性器官。
脏腑,它的结构性命名原则:
脏实腑空。
是脏是腑,这是中医几千年最不该忽视的大问题。或者说而不明,或者用而不说。反正,这是中医界第一笔糊涂账。
脏,是组织特化产生的实体器官。最大特点,器官内在充实,内不空。根据生命演化的先后顺序,哺育类动物,一共演化出五大类实质的器官,即五脏:
胰、肾、肝、脾、肺。
腑,是组织特化产生的空胸类器官。最大特点,器官内在空虚,内不实。空虚性,是它的定义依据。如内源性演化的五大类空腔器官,即五腑:
肠、膀胱、胆、胃、心。
就广义脏腑而言,实者为脏,空者为腑。这样看来,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二误:大脑充实,所以为脏;髓质内实,所以亦为脏。骨有空腔,所以内纳骨髓,为腑。头颅内空,内纳大脑,所以为腑。内实、内空,是界定是脏是腑的主要原则。
脏实腑空,一条主线。子宫内空,所以为腑;男子阳茎内实,所以为脏。阳茎配阴道,符合《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更符合笔者发现的“脏腑命名的结构性原则”。
因此,结构性命名原则,中医脏腑命名的生命线。传统认为,脏为阴腑为阳的观点,仅仅是从功能而言。
回归结构命名原则,是脏腑研究,一个大突破。这是由现代系统论科学所决定的。人体是个巨系统,因此,更应该回归到,从系统论研究中医脏腑。
2.功能性命名原则
结构决定功能,这是现代系统论最简单的结论。
在生理功能上,“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腑,传化水谷、精气,器官宜空;五脏,藏、泌精气,器官宜实。可见,古人脏腑命名原则,最重视功能命名原则。而对其结构,用而不言。
“藏精气”,‘传化水谷”,都是从功能说事。但又与结构有密切联系。藏精气者,器官内在结构必实,如五脏;传化物者,器官内在结构定空,如五腑。功能性命名原则:
藏而不泻为脏;传而不藏为腑。
可见,中医脏腑功能命名原则,一点也没脱离结构而妄谈功能。只是“重功能、轻实质”的中医古老传统,将结构性命名原则淹没了,只剩下了“功能器官”,在中医界独裁专制。让脏腑功能性命名原则,成了主旋律。
3.方向性命名原则
器官产生的物质,流出或进入方向规定为:出者为阳,入者为阴。这是中医“一辟一合”、“一出一纳”的阴阳定性规律所决定的。
脏,内实,分泌的物质,一定要流出;腑,内空,方能纳脏之泌液。如,肾泌小液,下纳于膀胱,故肾为脏、膀胱为腑。胰泌胰液,下纳于肠,故胰为脏、肠为腑。脏腑方向性命名原则:
出者为脏;入者为腑。
男子交合,男精出,入女阴道。故男子阳茎为阳为脏,女子阴道为阴为腑。
植物花粉授精,雄蕊产花药传出,入雌蕊子房。故雄蕊为阳,雌蕊为阴。
元素化学反应,失电子一方,获正电;得电子一方,获负电。正者为阳,负者为阴。
4.运动性命名原则
在运动范畴里,动者为阳,静者为阴。速度相对大者为阳,相对小者为阴。
脏腑,承载生命演化的阴阳运动禀性不同。相表里脏腑,运动性强者为阳为腑,相对弱者为阴为脏。运动性命名原则:
相对运动强者为腑,相对运动弱者为脏。
所以,五腑“心、胃、肠、胆、膀胱”相对运动性强,分别对应着运动相对弱的五脏“肺、脾、胰、肝、肾”。
腑常动,脏常静。例如五腑:肠微微而动,膀胱舒缩变动,胃蠢蠢而动,胆时时欲动,心勃勃律动。而五脏,都是文静的小姑娘,除了肺被动而动,别的脏多按兵不动。
正如男女之差,男子主动为阳,女子主静为阴。
5.序位性命名原则
一般规律,内源性狭义脏腑,在站立位置,相表里的脏腑,阳位(如上位)有脏;阴位(如下位)有腑。
这样看来,就肾与膀胱而言,肾在上,膀胱在下。肝胆而言,肝上位,胆下位。同理,肺上位心下位。脾后上位、胃前下位。胰右上位、肠左下位。相表里脏腑,序位性命名原则:
阳位者为脏;阴位者为腑。
这里的阳,可理解为在上,在前;阴,可理解为在下,在后。就人类而言,相表里脏腑,如肝胆,在上者为肝脏,在下者为胆腑。但就爬行动物,不能用上下位置,只能用前后位置命名,如:前位者为肝,后位者为胆。
就男女性交体位而言,自然传统状态,男为阳,在上位,上位为阳位,故男性器俱为实,为脏;女为阴,在下位,下位为阴,故女性阴道为空,为腑。
《内经》认为,“阴道虚,阳道实”,所以,女子,阴道为虚,为腑;男子,阳茎为实,为脏。亦符合“实者为脏,空者为腑”的脏腑结构性命名原则。
相表里脏腑,阴位(如下位)有腑,阳位(如上位)有脏。在其位,谋其事,顺天理,自然之道也。
序位定性,是生命在顺重力作用下,演化出的,与重力方向高度统一的顺序性,位置性。后天脏腑,其排出口皆向下,为顺地性。如人体,肝管与胆道,均口朝下。肾之输尿管,与膀胱之输尿管,均口朝下。胰之泌道向下朝肠,肠之端大肠,有肛门向下排出。脏腑外输之道口向下,只是顺重力演化的必然。
上下不能颠倒,阴阳不能互位。阴就是阴,阳就是阴。冬天该冷,就得冷,夏天该热,就得热。热汽为阳,上升,回归天空之阳位;汽凝为水,水者为阴,阴者从天而降到地,回归阴水之阴位。气之所归,阳者归阳位,阴者归阴位,自然之性也。这是“性”与“位”相符的自然演化法则。
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医传统脏腑研究,最大失误,仅仅从功能入手,而不是从结构入手。
笔者以全新的理念,研究脏腑演化,最常遇到的反驳:腑动脏静。所以腑为阳,脏为阴。
其实,这还是个“唯功能论”的老问题。
我的回答是:中医从来不是仅从动与静,来命名脏腑的。如果以动或静命名脏腑,心,是所有脏腑最能动的一员,中医为什么叫“脏”,而不叫“腑”。肺,不也是动之有余,静之不足吗,为什么叫“脏”,不叫“腑”。
可见,从脏腑本身的动或静上,来命名是脏或腑,是阴或阳,是错误的。结构决定实质,一切抛开器官结构,来命名脏腑,都是错误的,都是抓次要矛盾,而放弃了主要矛盾。
一句话,中医脏腑,命名原则有五。但是,最主要原则只有一个:结构性命名原则。脏实、腑空,足矣!如果以虚实论阴阳,虚者为阴,实者为阳,那么应该是:脏实应为阳,腑空应为阴。这与传统正好相反。
脏,充实为阳,但内化精气并贮存精气,显示出一定的“静”,是阳中有阴的表现;腑,内空为阴,但传化水谷并以通为和,显示出一定的“动”,是阴中有阳。
中医传统脏腑命名,从来就不是从纯功能的“动、静”来区分的。胃、胆、肠、膀胱,有一定蠕动能力,是腑。但能自主节律收缩的心,其阳性之“动”,是其它空腔腑望尘莫及的,但却被命名为“脏”。可见,中医脏腑命名,不是从其“动”其“静”上。而主要是基于器官结构上。
因此,凡是不谈结构,只以某一点功能上,来泛谈脏腑属阴属阳,是极大幼稚。
脏为阳器(如男子阳茎),可有静态,是阳中有阴,阳中求阴;腑为阴器(如女子阴道),可有动态,是阴中有阳,阴中求阳。阴阳互根,阴阳互求,阴阳互转,只有一点可解释,就是阴阳同源,同气所化,在宇宙或生命本源中,本性同一。
正象元素演化,金属、非金属,活泼、惰性,显正、显负。但在宇宙演化中,所有元素同源,都演化于相由的物质粒子———电子、质子、中子。在物质微粒层上,读不出元素彼此之间的化学差别。它们的差别,是量变质变的结果,是物质粒子在量上的变化产生的自然而然的质的差别。
还有性,生命从无性之细胞简单无丝分裂,演化到有丝分裂,再到性细胞的减数分裂。可以说,从无性,到雌雄共性,再到雌雄两性分离。性,经历了从无性,到有性的演化。
再如,天位为阳,阳中有阴性的升浮之云气,阳位有阳(云),属性与位置相符。但云聚蒸气成雨,雨者为阴,阴雨则降;地位为阴,阴中有阴性的阴水,阴位有阴,属性与位置相符。但阴水遇到热性的阳光,则化成升浮的阳性水汽上浮。
阳位有阳性的云,云中化阴性之雨下降;阴位有阴性的阴水,阴水化阳性之汽上升。阴位化阳,阳位化阴,是中医阴阳互化规律的表现。也是,《易经》太极化阴阳两卦、演乾坤二气的本意所在。宇宙阴阳共体,一气所演。
正如,空腔之阴腑,也有“动”之阳刚;实体之阳脏,也有“静”之阴柔。是阴阳互根的表现。一点没有改变脏腑是以结构为主要定性之前提。
传统观点的“脏为阴、腑为阳”,是从功能方面命名的结果。是受老子道教文化“内阴外阳”的影响:脏主内,宜静故为阴;腑主外,宜动故为阳。
但从结构来观察阴阳,显然是,内实者为阳,内虚者为阴。实与虚阴阳互对。这样看来,应该是,脏内化为实故为阳;腑内演为空故为阴。
本节结论:
1.广义脏腑,指演化于体内的一切器官。这里的脏腑,与藏器,可互语。
2.狭义脏腑,单指传统意义上、演化于胸腹腔内的五脏、五腑。不包括奇恒之腑的“脑、髓、骨、脉、女子胞”。
3.脏腑最大特点:相对独立性,宏观可视性。
4.脏腑有五大命名原则。最重要的是结构性命名原则。
5.中医最大失误,是只重视“功能”的脏腑功能性命名原则,而忽视了其余。

第二节 狭义脏腑演化律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不被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的话,深深刺痛并进而反思:
“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是模糊、体验、直觉型的,是象征主义、相对主义、一元主义的思考模式,它适合于文学哲学的创作,但不适合科学的发展。
中国人要么是革命派,全盘否定过去,要么是保守派,不允许反思传统,讲任何缺点。
中国的封建专制政治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造成了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王朝循环,但我们的古人仍然只热衷于对官场经验的描述,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只满足于诗词歌赋、美食男女、求神拜佛、方术练养、官场钻营之类,几千年竟然没有出现一个对专制制度作过彻底反省的思想家,最多像黄宗羲、顾炎武、洪秀全,主张天下非君主一人之天下、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至于如何以制度设计来保护百姓的利益、制约统治者,就没有下文了。不像古希腊人就研究分权、制衡、法治,进而出现了民主政治。
李约瑟说,现代的蒸汽机等于中国的水排加风箱,可是中国人能制造水排,能制造风箱,就是不会把两者联系起来制造蒸汽机。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技术很发达,但我们不会制造玻璃,因为控制窑内温度和氧化还原时间的方法,不能上升为理论,移植到别的地方。我们虽然有“四大发明”,但现代火药却是诺贝尔的专利,指南针帮助西方人发现了新大陆,在中国却只能用于测风水。因此,中国人在近代落后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的古人记录了哈雷彗星四十来次,但没有人总结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我们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有中医、针灸,但停留在经验或五行的范围内,虽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话语体系,但阴阳五行之象征主义推理与三段式推理等科学理性仍然大异其趣。难怪爱因斯坦说: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却不是走这样的路。
的确,有别于西方智慧的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中国的智慧是记录型、描述型、经验型的,我们有许多彗星、新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我们有无数的实用技术发明,有人甚至列出了古代中国几千个、几万个世界第一,但我们的成果永远处于能工巧匠式的捕捉现象、经验的初级发展水平,无论多少年都永远没有进步。难怪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3]
胡教授的话,象一把黑夜的闪电,照亮出中国封建时代,科学痿靡、无生机的社会体制方面的先天不足:
1. 什么体制,炮制什么学术素质。封建社会的任命制,是科学的大敌。
2.     中国人爱走极端路线,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很少具有宽容的兼容思想。
3.     封建社会,只有专制,没有制衡。民众所有灾难,都源于权力的失制衡。
4.有科学的经验原创思维,但缺少将经验升华为规律的民族睿智。
对于中医研究,我们是否走出局于经验主义的泛说,走进解剖事理本质,提出中国人自己发现的定律或规律?
对中医,具有安身立命之重的五行、阴阳、气,这些朦胧得象猜不透瓜的古代哲学的“陈词滥调”,能否无情剥去它们的外衣,让事实的真理,站在阳光里?
“我劝天宫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一.中医脏腑研究,记住2005
2005年:
这一年,我对中国人有如此多的慧星记录,却让英国人哈雷,收获了发现该慧星运行规律的殊荣,气得差一点上了吊!
这一年,我对中医鼓捣了几千年的“气血研究”,却还是让英国的哈维,收获了“血液循环”的最终发现权,气得差一点跳了海。
这一年,我了解到,中国几千年炮制出的几百名叫状元的玩艺,都在罪恶的任命制的封建时代,沦为争名逐利的玩偶,没谁再有雅兴写出超过曹雪芹《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我气得差一点白了眼。
这一年,当我终于悟出,旧社会,中国封建时代的任命制,是民族和科学一切不幸之终源,我震惊得差一点脑休克。
这一年,我的脏腑演化,由于对五行研究,进行了一次大猜想,而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兴奋得差一点跳上梁。(跳梁小丑)
五行研究假设:
1.     五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铁器时代之前,就早已提出。
理由:铁器时代,社会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已经有相当完善的“金业”、“木业”、“水业”、“火热”、“土业”,冶炼技术、木材加工、水利设施、火炼水平、土地农耕,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五行,应该在铁器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间,就已经形成。
2.五行,源于古人对自身五指的应用。
正如玛雅人,对自已的5指特崇拜,并以此创造了“五进制”。手是人类使用率最高的外形器官。在人类进化中,举足轻重。
难怪乎,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玉东,多次为“手”呼吁:
“手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基础;人类所有创造,都是人手与人脑智慧结合的产物。
手,缔造了人类!以使人类从高等动物中脱颖而出!
手,创造了世界!从创造意义上讲,手,几乎无所不能!人脑,虽则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没有手的实践,一切皆为空然。
手,是人类第二双眼晴!第二个喉咙!第二张脸孔!第二副大脑!是人类智慧的代表!美的象征”。[4]
源于手指计数,于是,古人发现,用五指计数,方便实用。于是,就有了一个用五指数尽宇宙万物的简单的计数法。于是,才有了玛雅人“五进制”式的数学进位法,又自然地生出“十进制”进位法。因为一手五指,两手十指。看来,上帝炮制出最高等人类的五指,真是煞费苦心。
人类五指,可谓是“宇宙五指”,也许索着宇宙生命一个具有广谱意义上的生命演化密码。
3. 五行的要意,就是五指的要意。
你不必机械地研究“五行”。你要研究,为什么人类长着五指,而不是四指,或六指。因为,如果人类演化不出五指来,肯定不会用五指计数,一定也产生不出现在的五行理论。
因为人类进化出了长有5指的手,所以,五行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为什么是“行”,而在于为什么是“5”。
是的,为什么鸟类演化出四趾,马只剩下第二趾,死撑硬磨?长六个指头的人类,被认为残缺,免不了进医院挨医生一刀。人类为什么这么狠着心“迫害第六指”,是心中有鬼,还是有不便说的苦楚?还是有什么重大生命演化天机?
万能的上帝,应该让生命演化出几指,才算天经地义?
哺育类动物,五指最多见,为什么爬行类动物的乌龟,也演化出5趾?
被子植物,花是以不大于数字5,做为演化的基数。
植物、动物,统一于五行揭示出的怎样的生命演化规律,才是对五行,最有意义的研究?
4.     五行,使用范围,只适用于生命界。
一个定律,一定找到它的适用范围。如果无限扩大使用范围,就会犯原则错误。过去中医五行,一个致命伤,就是,狂妄地让五行,承担着“宇宙五分法”的历史使命,什么东西,都往“五行”编好的框里装。为迎合五行的胃口,可谓削足适履。用五行统一整个宇宙,显得,科学不足,造假十分。
有所为,一定要有所不为。五行,一个生命界,就够它忙活的。它适宜于生命界,是一个被反复证明的生命统一的演化密码!
5.五行,是一组生命最大几率的演化基数选顶。
可以冲破数字5,达6、7、8……,只是1、2、3、4、5,是演化出来的,成为最大可能的演化基数选顶。小于1,生命无从演化出;大于5,生命演化如此累。生命演化,也是务实的很,不会无原则多作那怕半点功。
6. 在数学上,五行,对应着的几率选顶集是:{1,2,3,4,5}
五脏,五腑,五指,五趾,四肢骨的五骨序列,脊椎骨的五类骨划分,头盖骨的“五板块骨”存在,植物以不大于5为演化基数选顶,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医的五行,对于生命演化,意义重大。只是这个意义,几千年的中医,一直把它锁在哲学这个思辩层面上,真正的科学内含,远远有剖析出。正象中国人没有从自己发现的慧星反复重现中,推导出慧星运行规律,而一个幸运的英国哈雷,命运好得吓人,三下五除二,就凭几个数据参数,进行大胆设想,认为中国人发现并有记录的、反反复复出现的那颗星,就是同一颗星,这么个大胆猜想。最终,中国人记录的慧星,变成了英国人的“哈雷慧星”,我们的专利权弄没了。
五行,就是中国人在几千年前,也许在久远的原始社会,就发现了的、朴素的生命演化密码。意义无论多么夸张,也不过份。它一定对应着生命基因操作中,统一的基因操作程序,或数学演化公式。
这也许是,生命统一于细胞之后,又一个次有意义的发现。
二.生命奇迹,石破天惊
以中医特有的视野,探索脏腑演化,是中医理论研究最有意义的事。
那挂腔肠动物的“腔肠”,演化出了两个腔———原始消化腔、原始循环腔。
这两个腔,成为动物内脏演化的基石。
腔肠动物的同一条腔肠,解决了动物消化与循环的所有问题。可以说,一腔多用,既用于食物消化,也用于水液代谢。久而久之,单细胞动物全才的功能,就要被多细胞动物专才器官的功能所代替。就要在最原始的腔肠上,进行革命,渐渐演化出,以循环功能为主的循环腔,和以消化功能为主的消化腔。
当时,循环腔与消化腔,统一存在于同一条腔肠上。循环腔,也不同于现在动物的脉管,因为此时的动物,也许还没演化出血液,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动脉、静脉,只是有相当于脉管的简单循环腔。消化腔,也是如此,没有丰富的消化系统,只是简单的一个消化腔。未来的脏腑,都是在这两个腔中演化而来。
最惊奇的生命脏腑演化:
1.同源演化
胸腹腔内演化的内源性脏腑,起源惊人的相同———腔肠动物的统一的“腔肠”。符合“通天下一气耳”的中医同源演化哲学观。
可以说,这个腔肠,承担了消化与循环的双重义务。是动物内源性演化最原始的“循环-消化腔”。此时,主消化的消化系统,与主循环的循环系统,高度统一。彼此难舍难分。一些低级动物,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就是只有一条原始“腔肠”,担负着“消化、循环”的双重任务。最后,这条循环-消化腔,就演化出了相对独立的两大腔———循环腔、消化腔。(图4-3)
2.反属性演化
脏腑的演化,完全按照《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演化。
基于“循环-消化腔”而演化出的器官,有一个共性———阴阳反属性。演化出一个空腔器官,一定就会演化出一个实质器官与之对应。这种空、实相映,阴阳互对,是生命演化的奇迹。即:
肠———胰
胆———肝
胃———脾
心———肺
膀胱———肾
就是说,相表里的脏腑,先演化出腑,然后再演化出与之配对的脏。
3. 五过程演化
胸腹腔内,一共演化出5类空腔器官,也一共只演化出五类实质性器官。符合《河图》、《洛书》对“五行”生数、成数的数理规定。
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说:“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可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 金元医学大家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中亦强调,“凡得天地之数,则大道在其中矣”。
在《河图》一书中,一、三、五、七、九,代表天数属阳,二、四、六、八、十,代表偶数属阴。阴阳。分别代表了性质相反的属性或属性相反的事物,如水与火,寒与热等。用实心黑点代表阴,空心圆点代表阳,天地之数在《河图》中表示如图4-4:
就这样,阴阳合参,奇偶相应,布于东西南北中,形成五个方位:
天一生水,地六成于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于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于东;地四成金,天九成于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于中。
其中一、二、三、四、五,为阴阳之生数;六、七、八、九、十,为阴阳之成数。天生则地成,地生则天成,于是阴阳推衍,五行布化,宇宙气象万千由此出矣。
而在《洛书》中,相对讲得简单些,它以一、三、五、七、九,五个奇数定五方———东、西、南、北、中,而以二、四、六、八,四个偶数间隔其中。在《洛书》中表示如下图4-5:
这样,阴阳相间隔,对立而生。一与六合为水(合数为七,方位在北),二与七相合为火(合数为9,方位在南),三与八相合成木(合数为11,方位在东),四与九相合成金(合数为13,方位在西),中央五为土(合数为5,方位在中)。其中土占中央,承载四方,运化万物。
天数为奇,地数为偶。天生,地就成;地生,天就成。所谓“生”,就是定性之意:所谓“成”就是定形、定质之意。天地相合,就是“生成”。
奇偶互映,各成五对,使阴阳互应成双,显示出宇宙生命演化之妙。最重要的是,共成五对,即“五行” ——— 五个生命演化的过程,即五过程演化。它是每一生命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生命演化部分,都尽其所能演化着的数学模式。
如胸腹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源性演化单元,就是10个自然数“1、2、3、4、5、6、7、8、9、10”,分别对应着不同脏腑的演化。共演化出10类器官。两两相合的数学模式,奇偶相配,各自成对,就成为5对脏腑搭配。其中有:
五个空腔腑———肠、膀胱、胆、胃、心。
五个实质脏———胰、肾、肝、脾、肺。
相表里脏腑搭配:胰-肠;肾-膀胱;肝-胆;脾-胃;肺-心。
10个“生成”数,其中,5个生数,5个成数,共成5对“生成数”。即每对含有阴阳(生成奇偶之数)。与胸腹腔内的10脏腑,成5对表里关系,惊人的相似。
脏腑演化的顺序,在生数、成数上的对应排列,可能是:肠1、胰2,膀胱3、肾4, 胆5、肝6,胃7、脾8,心9、肺10。
空腔腑,对应奇数;实体脏,对应偶数。5对脏腑,又构成了与五行序数相配合的5个基数(即最小公倍数)选项{1、2、3、4、5}。
在这里,肺与生成数10配合,在五行的序数基数选项中,对应的基数是5。说明,肺在所有脏腑中,是最后一个演化出的,与现代进化论的研究相吻合。
胸腔内的10脏腑,也与太阳系的9大行星兼1个恒星组成的10大星体,惊人相似。人体腔内10脏腑,与太阳系10大星体,数目相同。也与太阳黑子约11年为一个爆发周期,基本相同。充分证明了,中医秉承的“天人相应”,有深刻的生命演化意义。
三.内源性脏腑演化,万有演化定律的翻版
宇宙本一气,阴阳相化演,模式套五行。“气———阴阳———五行”,宇宙万物的演化公式,构成万有演化定律:
(1).宇宙任何相对独立演化的自组织物质系,演化于各自统一的同源物质。(同源性)
(2).宇宙任何相对独立演化的自组织物质系,在其演化的每一步,都以产生出有比较意义的物质属性为结果。一类物质属性,一定会演化出另一类有差别的物质属性来对应。(反属性)
(3).宇宙万物,同源演化于一气,以阴阳属性反演,以不大于自然数5,作为最大几率的演化基数选项。(五过程性)
气,阴阳,五行,生命演化轴心线。都是太一元气,在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
气,是本源之物,阴阳,是气之性反演,五行,是气之五态存在。生命,基于同源演化的基本物质之“精气”,以反属性演化,以不大于自然数字5,为演化的最大几率选顶。潜含着宇宙或生命世界,一个天机或秘密。
难怪乎,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也大惊小怪:“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在这里,五行,是一个生命反复演化的一个五大过程界定,显示出生命世界里,独特的生命基因操作固定程序,具有重大的生命学演化意义。
内源性演化脏腑,以腔肠动物的共同原始“腔肠”为同气同源,以演化出两大腔“循环腔、消化腔”为阴阳反作,梅开二度。循环腔,以运动循环,为其常;消化腔,以蠕动消化,为其变。一个运动强,一个运动弱。一个以运输外达为已任,一个以消化内入为本职。显示出生命演化中,阴阳对应的妙机。并再以脏实、腑空,为阴阳差异的进一步表现!
而五对脏腑“生成之数”的完美表达,正合五行序演律。
四.五脏、五腑,是怎样炼成的
在原始循环腔上,演化出五个器官———膀胱、肾,心、肺,脾。
在原始消化腔上,演化出五个器官———肠、胰,胆、肝,胃。
每条腔,各演化出5类器官,显示出阴阳两腔,演化出的数学基数,都是5。
原始循环腔,又演化出以呼吸为主的肺系,以循环为主的心系,以泌尿为主的肾系。肺系、心系、肾系,主管人体的气体、血液、水液代谢。
原始消化腔,又演化出以分泌消化液为主的实质器官———胰、肝。也演化出以容纳为主的胆、肠、胃。主管消化与吸收及排泄。
脾胃,都是原始腔肠动物的同一腔肠演化的杰作。胃,是原始消化腔内皮,及平滑肌相关功能的部位内陷特化,演化而来。而脾,也是原始消化腔上皮分化出来的,是从胃背侧系膜的间充质团发生的,以后完全独立而与胃无关。[5]
脾胃,两个器官,都内化于原始腔肠的中部,相当于中医的“中焦”地带。同源,但演化出后,功能变化相差较大。脾特化成一个免疫器官,在胎儿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胃,是一个贮藏器官,有一定的消化能力。脾,投靠了循环系统,胃,加入了消化系统。最后,使原始循环腔、原始消化腔,演化出的器官数量,惊人地相等———各5类。表达出阴阳两系中相同的数字演化规定。反映了宇宙老人,演化生命那份良苦用心的数学模式,即“五程演化模式”。
从理论上说,太极一气、阴阳、五行,是一个东西,是原始之气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宇宙本一气,阴阳、五行分。在统一的“腔肠”上,揭示了“气———阴阳———五行”演化的同一性。
五.内源性脏腑演化,一套完美的太极拳图谱
《易经》的宇宙演化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其实,何止八封,可以说是无限生下去,只是演化的反属性公式表达惊人相同,即“二分法”演化 :
2n或2n
细胞演化,元素演化,均是2分法演化。动物狭义脏腑,或者说内源性脏腑的演化,也是一阴一阳,两两对应。一空一实,相映成趣。肠空、胰实,膀胱空、肾实,胆空、肝实,胃空、脾实,心空、肺实。显示着惊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是在肚腹里,不是演化了八卦(8对),而是十卦(10对)。演化分式:2n
n是五行研究揭示出的自然数选项集{1、2、3、4、5} 。
即原始消化腔、原始循环腔,各演化出5类脏腑。在循环腔上,演化出2空(心、膀胱)3实(肺、肾、脾);在消化腔上,演化出2实(胰、肝)3空(胃、肠、胆)。即:
2空、3实,2实、3空
如图4-6:
至此,我实在狂妄设想一个万能的上帝,如果我的信仰允许我这样作。因为我真得很惊讶!
真的,脏腑演化,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它有许多数字意义,等待我们去假设生命演化的公式。每一相连接着的脏腑,也就是中医所谓的“相表里脏腑”,一定有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器官或组织结构,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如肺与心,由动静脉管直连;肝胆相照,万古称颂;肾与膀胱,二根输尿管相接,成了儿女亲家;胰与小肠,由胰管相接;胃与脾,同源肠腔的内皮演化而来,但后来反目成仇,理想追求差得离了谱。一个参加了循环系,一个参加了消化系。
人体所有的系统,都是在这两大系统的基础上,再演化出来。呼吸系统,只是循环系统一个很小的外延。脾的免疫系统,也只是循环系统中,一个器官脾弄出点新鲜玩艺。
内源性脏腑的同源演化,是脏腑演化根本的基石;阴阳反演,是脏腑演化的基调;而脏腑演化出相同数目的脏腑,是脏腑演化的数理终结。中医以五行对应五脏五腑,当有重大的生命演化意义,等待我们开发。气———阴阳———五行,都会在脏腑演化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六.宰相肚子可撑船
中医理论中的气、阴阳、五行,独裁的很,每个理论,都尽其所能,以其鲜然的排它性,在中医理论中,当仁不让地指导中医发展。各有所长,互不取代。在脏腑演化中,串成了一个核心轴线。
中医的脏腑演化,是中医界一本糊涂账。三焦说,命门说,胰脾混称说,你说我说大家说。可说众说纷纭。
中医最缺少的,就是从大科学思维,用中医特有的思维,来准确地研究脏腑,而不是万年一体制,僵化得让人恶心。
在真实脏腑演化上,中医有话要说。
从清朝拖大辫子的王清任,就开始了对脏腑文献的怀疑。到了21世纪今天,作为中医新生代的我,也冲锋陷阵地开进了脏腑研究领域。只的本人不敢杀生,无心在解剖上,与王清任老祖“试比高”。但在脏腑演化思维上,敢与前辈争伯仲。对同一脏腑的研究,从多元思考,肯定比单靠一把手术刀,有优势。
用发生学、进化论、宇宙演化论等学科,来探讨脏腑演化这类问题,也许比从抽象的中医“功能器官”的滥调,来隔皮猜瓜乱哼哼,至少高明一万零一倍。
多元研究脏腑,原因如下:
1. 中医的脏腑多半有人为的感情色彩。以抽象的思辩代替科学的实体结构。
2.古人的观点很可能是错的。古人是人而不是神。他们热衷于形而上的争辩,忽视有形的客观存在。他不可能比现代人类的科学观察更让人信服。
3.发生学、进化论是现代科学。生命是进化的结果。人体的脏腑结构,不应该拒绝进化论揭示的规律而独树一帜。生命没有特殊,一切会找到统一的解释公式。
4.允许中医、西医,对诠释同一脏腑有不同的理论,但真实的器官指代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演化的实质器官。
5.中医的脏实腑空,是研究脏腑演化律最重要的脏腑命名原则,具有极高的进化论意义。
6.脏,细胞特化产生的实体状组织演化而来;腑,细胞特化产生的管状组织演化而来。
7. 用五行理论揭示出的宇宙五程演化律,来框正内脏器官的演化规律。
8.用“气———阴阳———五行”生命演化轴心理论,研究脏腑演化规律。
胸腹里的革命,谁领风骚?
内源性脏腑演化,是生命演化的一个缩影。
原始的动物,如单细胞动物,它不可能产生脏腑器官。腔肠动物,还没有富裕到产生出昂贵的心腑。生命演化到鱼类,也无需要演化出复杂的肺来作摆设。生命的演化,已经够艰辛的了,它无精力或无必要过早地演化出对它的应用来说是多余的器官。既然生命的演化有一个过程,那么,动物脏腑器官的演化,毫无疑问有一个先后过程。
宇宙的灵光,千里迢迢来投亲:
1. 人是饭,铁是钢,消化器官先开张
在人体内脏所有器官中,消化器官是最早演化出来的。
人胚在发育的早期,在脊索腹侧的内胚层,最早蜷曲成原始消化管,以后原始消化管逐渐发育演化成口腔、咽、食管、胃、及消化腺等。这说明,在所有脏腑器官中,消化器官是最先演化出的。
在腔肠动物,由内源性的统一“腔肠”,演化出了有差别的“原始消化腔”、“原始循环腔”。
消化腔,后来演化出现在的消化系统。以肠的消化为主,胃的贮存为用。肝胆之汁协助,胰液入肠消化。可以说,生命是以中轴之“消化系统”,撑起了人体,成为生命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生存的需要,任何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获取食物的问题。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促使了动物器官的演化,从消化器官开始。
根据宇宙演化最简原则,消化器官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有一个明显的演化时间过程。
原始动物,有的以植物性营养来维持生命,如鞭毛虫,自己就具有色素体,靠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不需要演化出消化器官。而以动物性营养为生存方式的变形虫、草履虫,远没有那么幸运,显然没有自己制造养分的能力,它们靠吞食其它的生物或有机碎片为食,这种简单的吞食动作,促进了消化道的产生。
刚开始时,消化系统谈不上有什么器官存在,只是一根并不雅观的管子,相当于腔肠动物的“腔肠”。然后这根管子,在容纳食物的地方膨隆成为胃体;在主消化的地方进化产生了肠。因此,消化器官都是由一根囊状的原始管道演化而来。演化最大可能的顺序是:
腔肠、肠(后再演化出小肠、大肠)、胃。
同时,一些附属的消化腺体,如胰腺、肝脏,也相继产生。它们把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排泄到消化道中,帮助消化。而且胰腺早于肝脏而提前演化。理由是,植物先演化出淀粉类的糖类,然后再演化出更复杂的脂肪类、蛋白质类。因此,产生促糖代谢之胰液的胰脏,一定先于产生促脂肪类代谢的肝脏而提前演化出。即:
先胰后肝。
胰、脾(图4-7),中医界里滥了糟,一直是本糊涂账。这个账该结了。
中医一直害羞,不愿准确地谈论胰、脾。因其它脏腑,与现代医学符合得很听话,唯独胰、脾,中医界一直乱哼哼。
其实,历代记载的脾,实为胰。
“脾重二斤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难经.四十二难》
清代以来,不少人从“散膏”猜想为胰。考现代解剖学,胰藏胃之左后。与《素问.太阴阳明论》之“脾与胃以膜相连”相符。《图书编》说“脾者,土官也,掩太仓,在脐上三寸。”《类经图翼》 “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 。 “刀镰”,与胰相似也”。[6]
关于其色,《医贯》、《图书编》“马肝赤紫”,大抵符合“胰”。至今称猪胰为“血脾”。然《内经》据五行之说,认为脾主黄,《三才图会》亦合说,“脾……色如缟映黄。” 其实,“脾色黄”,并非是其形色,而是脾之气色。正如说“肾色黑”是同理之说。
也就是说,胰脏,才是中医吹嘘再三的“后天之本”的“脾”。因为对于消化而言,胰对消化的作用,比起主免疫的现代“脾脏”,强了十万又八千。
脾、胰分论,给胰定位,应该是每一个还有良心的中医人(如果还希望中医不死),就该投支持票的。
几千年中医理论有误:脾胰不分,脾胰不清。对无消化之能的解剖“脾脏”,贯上“后天之本”的美名。对于消化功能显彰的“胰脏”,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讲,没良心的很。给胰脏平反,胰才是具有“后天之本”的器官。
胰与消化的密切关系,主要是胰岛素对消化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rederick G. Banting和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最先成功分离出胰岛素,并由此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而真实的脾脏,对消化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将胰与脾分而论之,是中医一大进步。而一门科学,将重要的消化腺“胰脏”漏掉,或脾胰不分,有失体面。
中医的脾“主运化、主升清”的功能,应该主要是以胰、肝、胃、肠为中心的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与真实的脾脏,几乎没多大关系。
2.一心也有二意,循环器官登场
心演化的证据。
原始循环腔,是心演化出的基础。当动物演化到海绵、腔肠类动物时,原始循环腔,从最原始的“腔肠”,呼啸而来。这个腔系,最后在动物现在的心脏位置,产生了一段有自主搏动的血管。就是这段不起眼的血管,孤芳自赏地乱蹦达,最后演化出动物最具有青春活力的动力泵器官————心。
当动物演化到鱼类时,它已经演化出两腔心腑(一心耳和一心室)和一个循环回道(单循环)。发展到两栖类动物,已具有两个血液循回道,左右心耳由隔膜完全隔开,但心室仍然是一个,因此动脉血和静脉血还不能完全分流。但当进化到爬行类动物,心就有三个腔(二心耳和一心室),但心室中开始有了隔膜,甚至有的爬行动物,如鳄鱼,已进化出四腔的心腑。
到了鸟类和哺育类动物,便具有了完整的二心室和二心耳的四腔心腑,双循环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动、静脉的血液已清楚地分开。这样,由于心腑的进化,加强了动物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动物的生活能力。
心的演化,又和呼吸器官的演化紧密相关。这说明,心的演化有一个过程,而心与肺的演化有先后联系。即先进化出心,后进化出肺。
中医认为“心主血”,又主“神志”。这种“一心二意”的功能,是有进化论依据的。血管系统,与脑密切相连,而心,只是血管在胸腔里的“膨大”部分。主神志,是心“间接联系”产生的功能。
3. 到下水道去,探泌尿器官
泌尿器官,是从“原始循环腔”之下端演化而来。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对水的吸收及排泄,最终导致了泌尿器官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都是通过细胞膜进行排泄,因此没必要演化出肾及膀胱。到了三胚层动物,才出现了专门的排泄器官。脊索动物的泌尿器,按体节排列成短管状的肾管。如文昌鱼,产生了有泌尿功能的肾及排泄管。硬骨鱼开始有了膀胱,是由两输尿管后段会合后再逐渐膨大而成。两栖动物的膀胱来自泄殖腔。爬行类和哺育类的膀胱最有可能是由胚胎时期的尿囊柄的基部扩展而来。
肾的进化在脊椎动物一般分为3个阶段:前肾、中肾和后肾。
前肾,为肾进化过程中最简单的阶段。一些硬骨鱼和一些两栖类幼体的肾就是这种肾。中肾的结构较前者复杂,如鱼类的肾。后肾更加完善,如爬行类动物的肾。哺育类动物的肾,通常是一对后肾,输尿管由肾门发出并伸到膀胱。
肾、输尿管和膀胱,构成了泌尿器官的主体。演化的正确顺序大概是:排泄管、膀胱、肾。
其实,泌尿系统,只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一个对血液过滤系统。将血中的多余水分与一些代谢无机盐排出。它本来就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4.迟到的后来人,呼吸器官
呼吸系统,也是原始循环腔,演化出的主管呼吸的系统。以肺为代表。
正象我们认为的一样,单细胞原始动物,不需要一个昂贵的肺脏,它通过细胞膜来达到气体交换。水里生活的鱼,用腮裂就可以满足呼吸,优哉游哉象过年,也不用产生一个肺。
到了肺鱼和两栖类动物,由于要到陆地上去谋生,因此,它们不得不形成完备的肺。从这里可以看出,肺脏,是专为陆地生活而演化出的脏器。是气体交换促使动物必然的器官演化。从原始的皮肤呼吸,到腮呼吸,再到内源性演化成“肺”,作为专职器官,动物进化层次在递进。
今天,生活在大海中的鲸鱼,有完整的肺循环,因此可以大胆预测,它是从陆生爬哺育动物又返回大海生活的。它不是鱼,而是典型的哺育类动物。也许,对于它这样庞大的身体,在水中有浮力帮助,生活在水中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这五叶肺的产生一定也有个时间先后,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肺有5叶,心有4腔,“4、5”演化痕,明显表达出,肺是后于心而演化出的、更具有生命价值的器官。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肺给争来的!
5.生命体的卫士,淋巴器官
脾,是由原始消化腔的肠状内皮组织,内陷后演化而来的器官。
淋巴器官,是随着动物演化,为适应生存而产生的一类具有防御功能的一类器官。它们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淋巴结和脾是主要的淋巴器官。
脾在种系发生史上,是发生较早的器官之一。
从原口类动物开始,在肠壁上就出现了一团多孔的组织,这就是脾脏的原始状态。鱼、蛙和龟的脾是一个长方形结构,它们在肠系膜内,贴近肠管,并与肠管平行。动物种类不同,脾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肠管前段,有的在中段和后段。而在有尾两栖类、爬行类(龟除外)、鸟类和大多数哺育类动物,它们的脾都位于胃的附近。人类的脾是一个长而略带卵圆形的实质性器官。
脾的主要功能,在早期的胚胎,它能造血。而它也有破血功能,衰老的血细胞就是被脾产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免疫、生血,是脾曾有的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组成。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胚胎期,血细胞生成场所,最早在卵黄囊,后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后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发生在胸骨、脊椎、和肋骨等扁骨的红骨髓内。血细胞的祖先是多能干细胞,继而增殖分化为淋巴系和髓系干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单能干细胞或前体细胞进入血流。禽类的前体B细胞进入法氏囊成熟,哺乳类包括人类的前体B细胞,仍继续留在骨髓内直至成熟 。
可见,脾脏来历不浅。生于中焦的肠内上皮组织。有免疫功能,又在胚脾时,有造血功能。最后投入循环系统行列,与胃“分道扬镳”。但它与胃的最近距离,仍然有资格享受中医赐给的美名“中焦脾胃”。
可见,古人的话,是有相当预言性的。不只是临床功能上的实用,还具有显然的生命演化意义。

七.狭义脏腑演化律
综上所述,得出内源性脏腑器官演化定律,即狭义性脏腑演化律。
之所以研究胸腹腔内的狭义脏腑,原因有三:
一是,它们同源演化,化于相同的原始“腔肠”;
二是,它相对独立,化于胸腹腔内。
三,它是所有器官,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器官。
所谓脏,它是由细胞特化产生的团状实体,再进一步进化形成的内部没有空间结构的一类器官,如肺、肝、肾。所谓腑,它是由细胞特化产生的管状或囊状结构,再进一步进化形成的内部成空腔的器官,如心、胃、肠。
人体所有的内源性脏腑,演化同源,起源于相同的原始腔肠类消化管。中医的脏实、腑空,其实早已从生命本质中,找到了脏腑演化规律。尤其心,它是由脉管特化产生的腑,在文昌鱼还只是一段能自律收缩的脉管,天生就是腑,而绝非脏。
狭义脏腑演化律:
1.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进化出的内源性脏腑有个极限数量,它最大可能,进化出五大类实质的脏,也最大可能,进化出五大类空腔的腑。
2.相表里的脏腑,一般先进化出中空的腑,然后再进化出实质的脏。
3.在站立位置的人体上,相表里的脏腑,一般脏在上位,腑在下位。
五脏、五腑,其数量与脏腑五程演化律高度一致。每个脏、腑,又在自己脏腑定义范围内再拚命进化。肠又进化出大肠、小肠。肾可以进化出多个肾。脾也如此,有的人长着多个脾,如副脾。而阑尾,就是肠进化过程中曾经存在的与肠道功能相类似的器官,现在已高度退化。一脏一腑,相映成趣。以人体站位为标准,一般是,相关连或相表里的脏腑,脏在上,腑在下。
五类脏:胰、肾、肝、脾、肺。
五类腑:肠、膀胱、胆、胃、心。
五对表里脏腑(夫妻脏腑):胰———肠;肾———膀胱;肝———胆;脾———胃;肺———心。
位置序位:胰上位、肠下位;肾上位、膀胱下位;肝上位、胆下位;脾后上位、胃前下位;肺上位、心下位。
八.“三焦”,谁让你张冠李戴?
“天下其气,不失其序”。(《国语·周语》)将中医三焦,与其它腑一起等类命名,差辈了,乱了刚纪。
中医的传统六腑为: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笔者的六腑为:肠、膀胱、胆、胃、心。
中医一直认为,人体胸腔、腹腔,组成了一个空腔性器官三焦。我们否定它的理由如下:
人体确实有一个内在的、包罗所有内脏器官的大的空腔,它就是胸腔、腹腔组成的一个大腔。问题是,它仅仅是个空腔而已。不应该叫脏或腑。
胸腔、腹腔与脏腑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人体内的脏或腑,在空间占有性上是独立的,排它的,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比如,不能说肝脏中包含着胆腑,也不能说心腑中包含着肺脏。所有的脏或腑,在空间结构上都是独立的,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正象太阳系,是个大的空间,内包含着九大行星,一个恒星。但太阳系只能算个空间概念,不能说太阳系是一个行星或恒星。
空间与器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混为一谈就违背了科学定义中的排它性原则。胸腔、腹腔组成的这个大腔,不是一个具有同等意义上的腑。所以,割去“三焦”,取消它为腑的资格,还中医以真正的面目,而不是凭想象信口开河。
肚腹里,5脏配5腑,五阳配五阴,不是十分的好吗?愣整上个三焦腑,来与五腑合为“6腑”,争5个脏配对,不是很残忍吗?5个俏姑娘,争6个美男子,不是很可怕的事吗?一夫一妻,干吗非多出个男光棍干什么?上帝哪这么蠢,干这些伤天害历事。“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的铁律。
5空腔的腑(空者为腑,空者为阴),配5个实质的脏(实者为脏,实者为阳)。5阳配5阴,多么好的人道搭配。
九.心脏,请走下神坛
脏实腑空,中医脏腑命名的结构性原则。
将心脏作为一个腑,恐怕会招来中医界的大地震,还是八级地震。
其实,中医理论大不必那么霸道,无原则地护着心。把心脏奉为“君主之官”,供为人体中的皇帝,无非说它重要的不得了。请息怒,胃就不重要了?一个胃梗阻就不会结束了人的性命?单细胞动物,没心没肺,不是照样生活的很好吗?干吗毫不讲理对心一往情深?
心腑没什么神秘的,它只是一个中空的器官,有自律性收缩的功能。在文昌鱼,心还只是一段有节律收缩的皮囊管。它是管状器官演化出的空腔性的腑。中医说它主神志,现代医学早给予了驳斥,主神志的是大脑。是脏是腑,统一在相同的命名原则下。
结论:
1. 气、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的轴心线。宇宙万有演化律的主题词。
2. 同源演化。内源性脏腑,演化于原始动物的统一“腔肠”。
3. 阴阳反演。原始消化循环腔,再演化出两腔“消化腔”、“循环腔”。脏实、腑空,再表示阴阳在空间意义上的反演。
4. 消化腔演化出现代的消化系统,并演化出5个器官:胰、肠、肝、胆、胃。
5. 循环腔演化出现代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也只演化出5个器官:肾、膀胱、肺、心、脾。
6. 中焦脾胃,演化同源。起于相同的原始腔肠动物的消化管内皮。脾有造血与免疫功能,与胃分离后加入血液循环系统。胃,以其“太仓”的美称,成为“天下粮仓”,主贮存功能,与脾分离后,加入消化系统。
7. 相表里的脏腑,一空一实,一上一下。一出(脏泌化精气输出)一入(脏泌精气入腑),显示出阴阳的结构、序位、精气运动方向的天然的属性差异。
8. 五脏、五腑、五官、五指、五趾、五骨序列、头顶骨的五分法,具有统一的解释工具:广义脏腑演化律(后节详讲)。

第三节 骨骼演化律

人类在宇宙中,只所以活得人模人样,特有尊严,是因为她演化出顶天立地的骨骼。
骨骼,中医奇恒脏腑的一员。
笔者的脏腑演化律研究,在中医界第一次提出了奇恒脏腑概念——— 有别于普通脏腑的脏腑。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男子器。
其中,脑、髓、男子器内化为实,故叫奇恒之脏;骨、脉、女子胞,内化为空,所以为奇恒之腑。
脑与髓,在生命演化中,具有统一性,所以,神经元多在脑或髓中。骨,内化为空,故可容纳脑或髓。大脑头壳为头盖骨,可认为是一个巨型骨,内化为空,故容纳实质的脑。故骨为奇恒之腑。脑、髓,是演化神经系统的根源。
至于生殖器。女性为女子胞,男性为男子器。其中,女子胞演化出一个阴道,两个卵巢;男子器演化出一个阳茎,两个睾丸。阳茎配阴道,睾丸配卵巢。一实配一空,符合生命演化的反属性演化律。也符合哲学逻辑推理。
因此,骨骼,是生命演化出的、支配身体重量的一类器官,中医叫“奇恒之腑”。内化为空,可容纳内在实质的脑或髓。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积淀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而又潜在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的概念———五行。只是中医数千年,它的科学真实和重大的定律价值,长期没有被开采出来。本文从五行对映的数学序数排列规律,揭示它具有的重大的生命演化意义,并借此推演骨骼演化定律。
一.     站直了,别爬下,有骨气的生命器官
骨,是生命为更好地适应万有引力,演化出的昂贵的器官。动物演化出昆虫时,就有象样的外骨骼。如螃蟹外面的硬壳,就是它的骨,这种特殊的骨叫外骨骼。
骨骼是动物演化的结果。无脊椎动物,没有内骨,柔软身体外的硬壳、甲或磷片,是演化出的外骨胳。昆虫类的外骨骼,分布在外边,意义重大,它成为昆虫南征北战的“盔甲”。只是到了鱼类动物,才演化出象模象样的内骨。一挂脊椎骨,使鱼儿脱离了虫类的低级,阔步迈入“新时代”。
骨组织、骨和骨胳,有何区别?
骨组织,即骨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它是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其特点,间质中有大量骨盐,因此,它是一种极坚硬的结缔组织。其中基质呈固体状态,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种成份构成。骨组织排列致密,叫骨密质;排列疏松叫骨松质。通常所说的硬骨头,是因为骨组织中,含有金属类的矿物质。是金属元素,支起了骨的钢筋铁骨性格。
骨,即骨头,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不同部分组成的结缔组织。每一块骨,都是同源成骨物质形成的一个器官。正象细胞一个个化演,每块骨也是各自独立形成。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合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质由骨组织构成,骨髓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骨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由形态、功能各异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骨骼,即各个骨头连接构成的体形支架,位于体内,所以称内骨胳。棱角分明的骨胳,给动物以一定的形态,保护内部器官,使肌肉附着,并承担起肌肉运动的杠杆作用。
骨,生命演化最坚硬部分。它使生命向更高的目标演化,提供了可能。
二.宇宙的天机,神秘的数字
人类演化出五指,是宇宙的天机,宇宙的秘密。
当然,这和铺着地摊给人看手相的算命先生不同。我见过很多据说看手相知其命运的所谓“大仙”,也对吉普赛人灵验的手相术迷信了一阵子。说看手相全无一点道理,我十二分反对,虽然,我不赞同看手相知命运之说。问题是,不知我们想过没有,排斥手相的谜信色彩,号称用灵巧的双手改造世界的人类,对自己的这双手了解过多少?
其实,人类也怪有意思,他有时装糊涂。虽然懒得去想手的问题,但当他多长了一个手指,即长了六指,他非找医生将第六指除掉不可。为什么拚命迫害第六指,他不回答,总觉得六指不雅观,看着别扭,让人笑话。其实,问题的答案早已有了:人类就应该长五指,而非六指。
其实,长五指也不等于人类高级在哪里。海中的乌龟,天空的蝙蝠,也堂而皇之长有五指。问题是,在人类疯狂砍掉第六指的时候,我们问过没有,人类到底应该长几个指头?如果手指有个极限数,人类最多只能长五个指头,请问,它包含的进化论意义是什么?
刚开始,我也和你一样装糊涂。人类天生就长两只手,每个手就应该长五个指头。好酒好饭吃着,他凭什么不长五个指?但当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再去审视五指,尤其当我将五指和上肢骨一块欣赏时,并将人和几类别的动物上肢骨作一比较。(图4-8) 我惊讶不已:人与动物许多同源部位的骨,其序数呈典型的序数排列!
三.五行的本质探求
  五行,本质上,反映了每一同源演化的生命物质,以有差别的结构或生命品质而演化,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演化基数选项。对应着“气——阴阳——五行”的序数演化规律。
传统的五行理论,是中医视野对自然万物演化程序的本质透视。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实际表示自组织物质系,五个彼此有重大差别的演化过程。五行,是统一元气在气化过程显示的五大变态。是一气演五态。
正象《春秋繁露.五行相胜》所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是太一元气,以阴阳反属性演化形成的五种子代物质,“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清义.卷一》)对于生命体,五行是生殖之精,在元气推动下,每一部位同源器官演化的五大程序表达。
笔者出版的第一本论著《走近中医》,是中医界第一本专论五行的书。从多方面论证了,五行是反映自然界自组织物质系演化的一个程序设计,它是统一宇宙元气从一态到五态的演化,并在五态各自的演化基础上,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基数的倍数,再演化。它是自然宇宙演化最基本的演化密码。在数学上,五行对应着自然数列的集合为:
{1,2,3,4,5}
对于人体,精卵细胞交感产生的受精卵,做为同一精元,合着五行序数,从1到5,依次演变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体”五类生命品质跃升的层次。五行,本质上反映了生命演化逐渐展开的五个过程,并升华为一种固化的遗传程序调控模式,在生命体不同的化演方向上,演化出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如:
五大外源性系统:皮毛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五大内源性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淋巴系统。
五大类实质的内源性之脏:胰、肾、肝、脾、肺。
五大类空腔的内源性之腑:肠、膀胱、胆、胃、心。
外源性五类神经细胞:触觉细胞、听觉细胞、视觉细胞、味觉细胞、嗅觉细胞。
之所以,中医以五行作为界定自然万类的公式,如五脏、五腑、五官、五色、五味等,说明五行对于生命界,正象万有引力对于自然界,是一个潜在的本质上的支配定律。它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最终演化基数或序数选项。
只是在本书中,笔者将五行的使用范围限制在生命界中。五行,是从人类对五指应用中产生,并反映着生命演化一个反复出现的程序密码。
四.优美的人体,读出骨骼演化万古之秘
之所以同源自组织的演化,都以演化出的不同属性,而归纳统一于五行序数1、2、3、4、5中,是因为它们来源于同源物质。只有同源自组织物质的演化,才最大可能统一于同一个五行序数中。从人体骨骼演化产生的段数或痕迹中,能清晰地读出五行序数在骨骼中的演化规律:
1. 上肢骨,从上到下依次呈辐射性演化[2]
肱骨      1块
尺骨、挠骨 2块
上腕骨     3块:舟骨、月骨、三角骨(再演化出1块子骨:豌豆骨)。
下腕骨     4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掌骨     5块:第一掌骨、第二掌骨、第三掌骨、第四掌骨、第五掌骨。
用数字表示:
1、2、3、4、5
包含于五行的数集{1,2,3,4,5}中。
2. 下肢骨,从上到下依次呈辐射性演化:
股骨     1块
胫骨、腓骨 2块
上踝骨   3块:跟骨、距骨、足舟骨。
下踝骨   4块:骰骨、外侧楔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
跖骨    5块: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用数字表示:
1、2、3、4、5
包含于五行的数集{1,2,3,4,5}中。
3. 脊椎骨,从上到下依次呈线性演化:
颈椎骨   7   块
胸椎骨   12   块
腰椎骨   5   块
骶椎骨   5   块
尾骨     1   块
共有5大类骨。亦包含于五行的数集{1,2,3,4,5}中。
4. 头盖骨,五块头骨依次呈弥形演化:
枕骨     1 块
左顶骨   1 块
右顶骨   1 块
左额骨   1 块
右额骨   1 块
5块头盖骨,亦包含在五行的数集{1,2,3,4,5}中。
当上肢演化出5块掌骨后,以此为基础,呈线性再演化出指骨。除了拇指演化出2块指骨,其余各指均演化出3块指骨,不大于数字5。包含于五行的数集中。下肢趾骨线性演化亦然。
对于脊椎骨,尾骨3块,骶骨、腰椎各5块,均不大于5。
胸椎12块,即3×4,倍4演化,即以4为基数而演化。颈椎7块,是正处于演化过度态的变动骨序,有的骨没有表达出来。
正象植物花的演化,花瓣以不大于5为演化基数来演化,但由于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如倍4演化的花瓣数,两轮演化应该出现8个瓣,但往往有个瓣空缺,只表现出7个瓣,从而掩盖了花的演化定律[7]。
7块颈椎骨,如果它是倍3演化,应该演化出9块颈骨,即3×3,还有2块颈椎骨没演化出来。或者是倍2演化,即演化出8块椎骨,即4×2,还有一块颈椎骨没有演化出来。 演化中骨的数目减小或增加,是平常的生命演化现象。如人体5块尾骨,现在只剩下2到3块。5块骶骨也已融合成一块大骶骨。
凡是构成数字1,2,3,4,5的五类骨,都是同源骨的演化,即骨是从简单,到复杂,从1 类,到5类,渐次演化。四肢骨、椎骨、头盖骨的五类骨的演化,表达出共同的数序排列,包含在五行研究揭示出的不大于自然数5的数集中。说明了这些骨的演化有二大原则:同源演化原则;遵从五行研究揭示出的统一的数学模式原则。
五.春风得意马蹄疾
马,屈服于人类袴下有些年头了。它在进化中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类进程。
马,本来是五趾的动物,但随着进化的需要,又经过完整的五过程回归演变,从五趾马变成了单趾马。只剩下一趾的足独闯天下[8]。(图4-9)
1. 始马(Hyracotherium)
始马又叫始祖马。因生活在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初期,故又叫始新马。身高约30厘米,背弯曲,脊椎灵活,一个十足的小动物。它两前肢只有四趾,中趾稍大,第一大趾完全消失,第五指最小。两后肢只有三趾,第一趾与第五指残余。
2. 渐新马(Mesohippus)
又名中马。是生活在渐新世的一种森林三趾马。体高40厘米,前后肢都长三趾,趾与趾之间很宽,能全部着地,跑得不快。
3. 中新马(Merychippus)
又叫原马,生活在中新世的中期和晚期。这时气候逐渐转向大陆气候,地面上出现了广阔的草原,马类动物演化到中新马。我国是发现中新马最多的国家,在华北地区红色的粘土里,经常发现这种马的化石。由于它善于在草原上奔跑,于是四肢加长了,中趾增大了,并变成了唯一能用中趾着地的马。它在马类进化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过渡角色。
4. 上新马(Pliohippus)
是生活在上新世的一种马类。随着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与现代马相似的结构,体高约1公尺左右。前后肢只有中趾暴露,第二趾和第四趾只剩下枝状遗迹。
5. 真马(Equus)
顾名思义,这种马和现代马最接近。它出现于上新世纪,体型变大,每一肢只长有一趾。单趾得到了最大发展,并在趾端形成了硬蹄。这对于它的奔跑,极为有力。
马趾的演化,从5趾齐备,到一趾独大,发人深醒。看来,不是任何动物,都感谢造物主赐予的五指(趾)骨。马欣赏1趾,鸟喜欢4趾,人类珍爱5指(趾)。1,2,3,4,5,包含在五行反映的数集中。
六.宇宙五指(趾)的冷思考
笔者一向高度重视人类五指,认为它与宇宙演化也许订下了秘密合同。并亲切把五指称为“宇宙五指”。
从人类五指,我们理应思考的更多更多。
比较一下不同种类的动物和人类的上肢骨,你会发现,五指骨实在不是人类的专利。爬行类动物的蝾螈和鳄鱼,哺育类动物蝙蝠、鲸、鼹鼠,最高等的人类,几乎都有惊人相似的5指(趾)骨排列,而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鸟类,却长有四个趾。哺育类的马,只长有一趾。
有一种解释最具有说服力,那就是,1、2、3、4、5,这五个自然数链,是所有动物的一个共同模式,或选项。每一自然数,代表了一个层次或级别,不同的动物,都以其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归类于不同的层次或级别中。但每一种动物,都尽其所能在进行演化,但由于许多条件的影响,使所有本来拥有同一进化起跑线的动物,演化成不同的动物,拥有不同的趾数,不同的骨序数。正象同样的孩子,所处的家庭或生活环境不同,获得教育的机会不同,最后孩子的潜质发挥的程度不同。
从爬行动物演化出的鸟类,大多在进化中只保留了四个趾,如鸡、家鹊。
而始祖鸟,它是一种从爬行动物向鸟类演化的一个过渡品种,因此,它不仅具有鸟类的特征,长有漂亮的羽毛,前肢变成了会飞翔的翼,足有四趾,其中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一个神气十足的鸟。而且它又具备了爬行动物的特征,如翼上还有三个发育完全的趾,趾端爪甲锋芒毕露,历历在目。它尾椎骨数目很多,尾也很长,嘴里生着牙齿。从四趾的后肢,到三趾的前肢,可以断定,趾骨的数目随着进化而改变。
指骨,是动物演化的一面镜子。之所以从动物比较解剖学来探讨动物的演化,以骨做为重要的依据,是因为骨是动物演化最具有数学特征的一种器官,它的节段性,恰好反映了动物在演化过程中时间过渡的显示,也同样反映了一种动物向另一种动物演化的时间变化。
四肢骨,是从陆生动物才开始形成的,在鱼类,它的鳍就相当于四肢动物的手或足。海豹的前鳍就有明显的上肢肱骨。随着演化的进行,四肢动物的前肢,从1块肱骨发展到2块尺、桡骨,再到3块上腕骨、4块下腕骨,最后发展到5根指骨。任何两栖类或爬行类动物,都有演化出象人类一样的上肢骨的权力,只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如愿一尝。
人体骨的自然数变化规律,1,2,3,4,5,反映了生命演化潜在的本质中那份任何生命都可能具有的品性。只是最高级的人类,最有资格将这份潜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四肢骨的五骨序列、五脏、五脏、五官等等,其实任何动物也拚命地朝这一目标进化,将本源中的五过程演化的基因密码充分显示出来。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只好委屈求全,演化出很小的一部分,将生命的辉煌都一股脑地让给了人类。它们都自愿地做了人类演化的梯子。正象一个细胞、一块骨头、一个器官、一个子系统,都不可能在自然状态下演化成一个人体一样,它们受到一个完整的人体制约,只能以自己的功能,很本分地表达着不同层次的生命内涵,将别的功能深深压抑,并把这种品格物化为一种基因遗传下去。这正是动物多样性的原因所在。
但动物所有的演化秘密,却在人类五指上完整表达出来,并成就了中医的五行理论。
七.骨骼演化律
正象花瓣的演化,是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演化基数,表达着雷同的花的演化定律一样,生命演化应该具有统一的数学表达。骨的演化同样如此。基于上边讨论,我们得出动物骨的演化规律表述如下。
骨骼演化律:
 生命每一相对独立的同源骨,其演化是有共同规律的,它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骨类演化基数,每类骨的再化演数量,是该基数的整数倍。
所谓相对独立的同源骨,是指具有明显的边界性,呈群落存在,在功能上相近似,如四肢骨,脊椎骨,头盖骨。它们演化的序数完全一样,界定于不大于5的自然数集中。
人体除了各处相对独立的同源骨,剩下的就是连接骨,如锁骨、肩胛骨就是连接骨,将椎骨与上肢骨连接起来。髌骨也是连接骨,将股骨与胫骨、腓骨连接起来。髋骨也是连接骨,将椎骨与下肢骨连接起来。
连接骨的存在,不影响同源骨演化呈数序排列。连接骨自己就构成独立的同源骨,而且连接骨的演化,也同样符合骨骼演化律。只是由于服从实际的需要,连接骨并没有将自己的潜质完全演化出来。因此,骨骼演化律具有普遍的定律价值。每一相对独立的骨群与每一子骨,都符合这一定律。
结论
五行研究得到的共同序数集合,对研究生命演化规律,意义重大。尤其在骨的演化上,每段骨之间的演进痕迹很清楚。每处同源骨的演化,都以不大于自然数5为演化基数。
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也”。伽利略也说过,“自然之书,是以数字特征写成”。自然数字,是自然界演化留下的记忆痕迹。
正是在“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全息模拟中,大自然界以数字造人,同样也以数字造骨,并使生命的演化,无不充满着数字含义。
各类同源骨的演化数目,是以自然数5为最大演化基数。即5的倍数、4的倍数、3 的倍数、2的倍数、1的倍数。数集{1,2,3,4,5},成为每类骨演化的基数范畴,是演化的数字选项。也许,从生命基因中,能找到这雷同的骨序演化基因表达,并进而找到,生命演化共同的基因操作数学模式,最终揭示出生命同源演化的真谛。

第四节 广义脏腑演化律


不是对中医恨得咬牙切齿。只是因为,中医在拚了老命维护自己这点国粹时,显得很可怜人。什么现代版的八老上书,什么民国版的南京请愿。中医的存亡,不在自己理论的高度上,整得一清二楚,动不动,采取向政府求助的作法,拉虎皮作大旗,让人笑掉大牙。拿政府权力来壮中医的胆,让中医界蒙羞。
人家为什么要“废止中医”,说明你中医不是个好东西,有严重的先天不足。中医老少爷们都集体尿炕了,将理论搞成了一团酱糊,让人听不懂你中医的黑话。因为你中医连最起码什么叫脏、什么叫腑,这个最不该成问题的问题,都搞得很成问题。不废止你还废止谁?今天说脾是胰,明天说胰才是脾,后天老先生又放“卫星”,说脾不是个东西,是个功能器官。
脏腑研究的致命伤:没有全方位考虑脏腑的共性。没有上升到定律的高度,在“智者察同”的统一性上,对脏腑来个全身扫描。哪怕提出个假说也成。中医界盲人摸象一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是公公不服婆婆,婆婆不服公公,公公婆婆又打起来了。
中医该死,它不死不公平;中医该活,灭也灭不了。是死是活,全凭中医界拿出一流的成果来。要么下跪,屁股超天请愿;要么赤臂挡车,跑到京城示威。这是哪门子科学发展的“生存之道” ?
生命体里的脏腑,它的演化共性是什么?
走近广义脏腑演化律!
一.生命演化的五级跳
生命从单细胞动物,演化到多细胞动物,不是简单量的堆积,而是有其内涵质的飞跃。在演化生命层次上,依次按照五行的号召,经过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体”的五步品质上的演化:
1.细胞
细胞有如下特点:
“细胞是由膜包围的原生质团,通过质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套完整的代谢和调节体系;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9]
细胞,是生命体能独立表达出生命现象的最根本的结构单位。它象一块块砖,砌成了人体这个美丽的大厦。
受精时,当精子与卵子在子宫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受精卵,很象两个氢原子形成了一个氢分子。受精卵实际上是一个特大号的单细胞,它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产生出生命个体。
细胞,是一个典型的阴阳统一体。如两栖类卵子细胞:卵子分为动物极和植物极,天然状态下,动物极质轻在上为阳,而植物极质重在下为阴,动物极(阳极)细胞质浓度最高,越向下到植物极(阴极)则浓度越小;植物极卵黄颗粒浓度最高,越向上到动物极则浓度越低。[10]
  这种极性,是细胞在长期生命演化中,顺应重力演化的结果。
2.组织
组织是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基本成分,它是由同源细胞演化而来。
人体所有组织,都是由受精卵发育的胚胎演化而来。在胚胎的早期,这些组织形态结构彼此相似,难以区分开来。此时的细胞都是全能细胞,能演化出人体任何组织。但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细胞出现的特化现象,进行了分工,形成了不同的机能和不同形态的细胞。一些来源相同和类型相似的细胞,共同演化出相同的组织。
美国学者,将人体的组织明显地分为五大类[11]:
(1)肌肉组织
构成肌肉组织的基本成分是肌细胞。
肌细胞是一种分化的特殊细胞,呈细长的纤维状。肌肉组织的纤维与其它组织的纤维有质的区别,如结缔组织中的纤维,主要是细胞间质成分。而神经纤维是神经细胞延长的胞突,而肌纤维就是肌细胞本身。它的主要功能是收缩。根据其形态、功能和部位的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
骨胳肌:这是一种附着在骨胳上的肌肉,有明显的明暗横纹结构,所以又叫横纹肌。它收缩能力极强,但作用不能持久,受人的意识支配,故又叫随意肌。
平滑肌:不显横纹结构,大多环绕在呈囊状或管状脏腑的壁上。此种肌纤维收缩能力弱,但作用持久,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所以又叫不随意肌。
心肌:心肌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肌纤维。为心脏专有。有横纹结构,收缩力强而持久,不受人的意识支配。
(2)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致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一般上皮组织,是指被覆上皮而言,它结构紧密,覆盖在身体表面,或衬在囊、管状器官的内腔面。它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还有一种上皮有分泌功能,如腺上皮,由被覆上皮演化而来。腺上皮分泌的液体对人体消化、排泄和调节代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人体所有组织中最宠大的一种组织。它也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
它的机能复杂,主要有联结、支持、保护、防御和运输作用。可分为纤维性的结缔组织、骨和软骨等组织。结缔组织有共同的起源,都是由胚胎中胚层的间充质演化而来。间充质也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两种成分构成。神经细胞是人体一种特殊的细胞,又叫神经元。它是生命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高度分化的细胞。研究一下反射弥,会对我们认识神经组织的演化,具有很大启发。一个完整反射弥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有丰富的神经未梢,它将感受器的感觉变成电冲动,这种电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元上传,直达神经中枢。然生再反馈出来,反馈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元传出,到达效应器的运动神经未梢。这就是一个高等动物才具备的最高级的反射弥。如果把它放在生命演化的进程中去看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发现,神经的产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动物在进化时,常常要受许多外在或内在刺激的影响,这种刺激的持续性,使刺激部位很容易产生一种电冲动,这种电冲动向四周的传递,必定会刺激相应部位的细胞,使这种细胞演化成具有传递电信息的神经细胞。刚开始神经反射并没有那么完备,只有两个神经细胞就可完成。但随着生命的进化,终于产生了具有交换电冲动的中间神经细胞。中间神经细胞的演化,依次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神经节、脊髓、脑,它们能担当起不同反射层次的神经中枢。因此,神经细胞是从普通的细胞演化而来。反射弥的产生也经历五步演化。这五步演化,也完全可以通过下列的周围神经演化来逆证。
胎儿在成长过程中,从头部向尾部形成一条脊椎,脊椎从颈部到骶部有五大分类: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神经响应椎骨的五大演化,也相应地演化出五大类神经: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
只有一种解释是最科学的,那就是随着人体脊椎骨的五过程(或五部分)演化,神经也相应地进行五过程(或五部分)演化。
神经反射弥的五过程传导现象,和脊椎周围神经的五大类划分现象,只有用宇宙五程演化律,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解释。在笔者的《走近中医》中有详述。
(5)血液
之所以将血液,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是因为,血是人体唯一能自由流动的组织。美国学者将它单独与其它组织并列,原因大该也如此。
血液,是由有生命的血细胞和无生命的血浆组成。
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是一种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较低级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小板只是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碎片,不具备典型的细胞形态,没有细胞核。只有白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特点,有细胞核和细胞浆。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由先到后,血细胞最大可能的演化顺序依次是: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也许,正是由于白细胞的完美性,使它成为血液中的最大望族,它兼容了生命演化中尽可能多的信息,也同样以五步演化,形成五大类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其实在细胞层次上,反映出细胞具有全能性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小儿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就是在生命演化中形成的一种全能性的细胞,只要给足了条件,干细胞就会在增殖阶段,依次制造出五大类造血系统,最后产生出五大类血细胞。造血干细胞产生的五大类造血系统分别是:
淋巴细胞系统、中性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
这五大类造血系统,依次产生五大类细胞: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
其中再由单核细胞产生出巨噬细胞。巨核细胞演化出血小板[12]。
3.器官
器官,是单细胞生命进化出组织后必然的再进化结果。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组织,相互结合,形成器官。
器官是生命质量提高的标志。一个单细胞生命,无需要或不可能长着功能特复杂的器官。生命进化到腔肠动物,就演化出了很象样的消化腔。鱼类进化出了能呼吸的腮。当鱼类勇敢地爬上陆地,进化出了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了更宜于呼吸的肺脏器官。可见,器官是适应生命进化的需要,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生命进化出功能各不相同的组织后,必然的演化结果。
细算算生命演化出的器官,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植物世界,单细胞或多细胞体的菌藻类植物,还没有形成复杂的器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只有一片片叶状体的营养器官,作为植物生命的载体。
到了苔藓类植物,开始进化出了假根、茎、叶。到了蕨类植物,根、茎、叶器官就很明显地进化出来了。种子植物又进化出生殖器官“花”,并结种子。种子就是一种生殖载体。到了进化出被子植物,种子又进化出穿着一层厚皮的果实来。根、茎、叶、花、果,是植物在数以亿计的进化岁月里,含辛茹苦的进化器官。
虽然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动物器官演化的确切顺序,但现在高等动物体内形成的器官的解剖痕迹,为器官演化准确顺序的最终确定,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依据。
楼是一层层盖起,其空间结构,明显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生命演化也是如此。心腑有四个腔,肺脏有五叶,从演化痕迹来看,肺脏的五叶明显比心腑的四个腔复杂的多,可以判断肺脏是比心腑进化得晚的器官。从而推断,动物先进化出心腑,然后再进化出肺脏。生物考古证明,肺脏是鱼类动物爬上陆地时,才进化出的呼吸器官,而心腑至少在鱼类动物,早已是一个很发达的器官了。
胰腺是一个单体器官,肾是两个单体器官,肝内有三大肝管、三大静脉存在,怀疑它曾是三段体的脏器,心是四腔器官,肺是五段体的器官。所以,胰、肾、肝、心、肺,演化留下的痕迹,对应的数字是1、2、3、4、5,基本与动物进化的研究相吻合,这大概就是动物器官演化的正常时间顺序。
由此可见,动物的器官,和植物器官一样,也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着明显的时间顺序。
4 系统
什么是系统呢?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得好:“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份的总体”[13]
在日本JIS标准中,则把系统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着有机的秩序、向着同一目标行动的东西。”[14]
是的,人体就是一个完美的系统,他的最小单位———细胞,也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正是由于细胞承载了生命漫长演化历程中的遗传基因,因此,以细胞为最小结构单位的人体,它的产生必定是系统性的。人体在漫长的演化岁月,由细胞产生组织,由组织产生器官 ,然后器官与所属的附属物形成系统。人体一共形成了十大系统[15]:
(1)皮肤系统——— 保护作用和对某些物质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2)肌肉系统——— 主管运动。
(3)骨骼系统——— 支撑和保护各组织器官系统。
(4)消化系统——— 摄取和消化食物。
(5)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的场所。
(6)循环系统——— 体内运输物质。
(7)排泄系统——— 排除废物。
(8)生殖系统——— 生殖、发育、成长和保持种群的延续。
(9)神经系统——— 协调生命活动,对体内外环境的刺激给予应答。
(10)内分泌系统——— 协调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及发育。
这里有一个最大疑问,为什么最高级生命的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十大系统而不是其它?
其实,这只能用宇宙五程演化律,才能得到最满意的回答。
人本是一个大系统,它的各个子系统的演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井井有条。每一类系统的产生,都有鲜明的先后性,正如生命的演化是有先有后的。为了问题的说明,我们将系统分为两大类:内源性脏腑系统,外源性调控系统。
内源性脏腑系统,演化的先后次序是:
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这基本上与动物演化的顺序相吻合。消化系统以胃及肠道为主。排尿系统以肾、膀胱和输尿管为主。内分泌系统以肝、胰及一些小腺体为主。循环系统以心及其血管系为主。呼吸系统以肺为主。
外源性调控系统,先后演化的次序是:
皮肤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这也与动物演化顺序基本符合。细胞的演化先产生组织,这些组织以皮肤最先产生,然后是肌肉组织、骨骼组织。单细胞,不需要有性生殖来完成个体殖繁,因此生殖系统是演化得较晚的一类系统。而神经是最后一个完成演化的组织系统。尤其高度发达的大脑,它极有可能是人体所有系统中最后成熟的器官。
但有一点要注意,人体所有器官或组织,是以整体的形式演化的,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每一器官或系统的演化都有顺序,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组织的产生,一定要在细胞的充分裂变后产生。器官的产生又一定在组织产生出以后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寻找人体演化的顺序性,当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颗题。
5. 人体
人体是所有体内各个子系统的集大成。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思维的人,它是一个复杂无比的大系统。也可以这样说,人体涵盖了所有生命的真正意义。
动物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出的生命精华,都一股脑地塞进了人体中。也许我们所有的生命困惑,都可以从研究人体中得到破译。正如生物发生律的创始人、德国的博物学家海克尔(18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自待版新书《脏腑演化律》
[ 此贴被齐鲁中医在2005-10-04 10:56重新编辑 ]
离线星梦a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3-05
能多贴点就好了 ,就贴齐医最推的把》》》》》可以吗??
离线齐鲁中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8-29
出版后,如果你喜欢,可赠一本给你!
离线笑龙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10-03
呵呵,不打击你了,我那天来,突然看见了你,眼睛亮了一下,然后我就冲动的注册了,都是因为你,真的!
现在的感觉是想退票,你转来转去,还在哲学的圈子里,你不象个合格的医生,更象个文学家哲学家作家理论家革命家,偏偏不是医学家!
改名吧,你!
离线齐鲁中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10-04
你说的也是。

对中医理论,意见最大,所以,就改行了!
离线sharmoon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10-04
粪青........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事您说话...
离线齐鲁中医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10-04
理论没人爱搞,我就搞上了,而且一发不能收。

对错就不重要,重要在于发现!

不缺拳头声,偶有掌声起。
离线齐鲁中医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10-04
临床你们搞,我就搞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