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2863阅读
  • 0回复

[萤火原创]王尔德之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豆沙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01
有一篇论文将《莎乐美》中的三个角色,希律王,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分别用心理学中的本我,自我,和真我来分析。如果沿用这种分析方法的话,《道连•格雷的画像》会比《莎乐美》更为形象,当中同样有三个角色,亨利,道连和贝泽尔,正如王尔德本身对自己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三我。 EOPx 4+o  
这是一篇读后感,而不是通过某篇文章对某个人的真实性格进行猜测,所以,小说的内容,语言,矛盾和结局,对小说本身起到足够的展示作用,而不是对作者本身起展示作用。首先这里并没有否认作品能够反映作家本身这个问题。用王尔德的话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说:“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在这个程度上说他没有错,因为艺术家不会自相矛盾的,因为“艺术家”和“照镜者”根本上就不是一回事。 Nc[@QC{  
亨利比贝泽尔有更多的“道理”要讲,姑且不讨论亨利所说的对错,首先来问一下那个最初作为空白而存在的道连,即使他作为一张白纸,尚未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但是他有这个权利选择由谁来雕琢。道连的确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后来至于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进行选择又是另一个问题。贝泽尔也有很多的道理,但是他似乎从来没有被道连接受过,最后来落得了死的下场。有一篇书评大概是这样认为的,他说贝泽尔所代表的道德被亨利所代表的享乐主义给杀死了。用王尔德自己的话评价,的确是这个意思,那就是这个意思吧,但是疑惑的是,这本书写在1890年,而王尔德戏剧的最高峰是九十年代中期,也就是说在美的认知上,《道连•格雷的画像》并不比后来的戏剧作品来得更激烈,这或许未能说明程度的深浅,但是如果亨利所提倡的是王尔德自身所提倡的美的话,那么道连的结局就不会自杀死亡。 \S}/2]* 1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西碧儿中毒死亡其实并不如道连所想的,她一定是为他殉情,只是西碧儿的殉情造就了他的罗曼司,所以他选择认为西碧儿是自杀殉情的。这件事正是他转变的关键,在这之前他就知道亨利的话其实只是他爱听的谬论,但是他还没有决定到底要怎么做,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又一次看见了美的极致,在看到贝泽尔为他所画的他的肖像之后再一次看见了。而他的第一次看见他认为的美的极致,则成为了贝泽尔不得不死的原因。 4,RPidv%O  
年华老去还是道德沦丧,这是个问题,不仅对道连来说,就算对所有人来说也是。王尔德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据说是人心浮躁的年代,在这个时候,带给人冲击的或者是一时的风气,但是这些风气的根源,或者正是现在我们所认为的真理。进化论当时已经确立,唯物主义也根深蒂固,这些科学固然是一个进步,但是却也带来了挑战,人的灵与肉,灵魂似乎因为那些大道理而变得软弱无力。现在我们都知道提倡灵与肉的合奏,的确,只有灵与肉的合奏,才会弹唱出最美丽的乐章,但是事实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每个人似乎都是和道连一样,选择! E^8|xT'h6  
一切都为了道连的美而死,而他自己的美代表的是什么,恐怕连道连本身也没有弄清楚。享受与道德,如果享受代表美的话,那么他大可不必理睬渐变的画像,如果道德代表美的话,那么他大可洗心革面。如果按照小说,他放过了海蒂并不是因为他洗心革面,而是他猎奇,相当正人君子了,但是他始终为了他丑陋的肖像而死,这是矛盾之所在。 xd Z$|{,  
作者不止一次暗示道连并没有精神病,首先他知道他之所以怀疑他的仆人很可能是疑心生暗鬼,后来在贝泽尔被杀以前也替道连证明了一件事——他的画像的确不堪入目。清醒者的人的行为,诡异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达形式。 Z)!8a$M~  
角色的结局,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作者并不希望杀死他,就比如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没想杀死他,但是也是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她不得不死”。当角色的死亡已经变成表达之方式,那么他就只能死,来说明角色的命运,也就是作者的真正的意思。 i'Y8-})  
道连是王尔德would like,而不是就是他。所以不能通过这篇文章来分析人。 =NB[jQ :(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语言是华丽没有分析分析的必要,相反,在描述道连彻底转变的那一章,王尔德的博引示例真的叫人佩服得不得了,只有短短的大半章,似乎就几乎将他所知道的示例都说出来的,但是既然这么轻而易举的写出来,那么就证明了他所知道的要比他所说的要多得多,即使这些示例显出他是一个多么会享受的人。 U-|]A\`)I  
这部小说的王尔德的自序是一片很好的文章,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