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4309阅读
  • 0回复

[中西汇通]从治疗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小“胃病”  看中西医治法的差异——对中医存废之争的感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28
— 本帖被 妙手仁心 从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移动到本区(2008-08-20) —
从治疗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小“胃病”  看中西医治法的差异——对中医存废之争的感慨
青岛  仁海中西医
      西医的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与中医的肝胃不和大致相当,正常情况下,不进餐时,肝内胆管所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当人们进餐时,即与胰腺所分泌的胰酶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以进行对食物的化学消化,然后同食物一起下行进入小肠——大肠——无利用价值者则随糟粕排出体外,而一般不上行入胃。但“各种因素亦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增加,其中的胆汁和各种胰酶,参与了胃粘膜屏障的破坏”(引自《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379页正数第10行)。其中所讲的各种因素自然包括精神因素。

        不难看出,当精神抑郁不舒甚或生气,超出了消化系统能够自行调节的范围,即会产生胃蠕动的混乱和分泌消化液的规律被打破。胃蠕动混乱即可出现胃蠕动减慢、幽门过度松弛,而使消化液过度逆行入胃。消化液分泌不规律,即出现进餐后缺乏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便出现腹张不舒;不进餐时,本来不需要消化液,但这时又分泌出来,此时消化液无食物消化,便刺激(也可以说成是消化)胃粘膜,久而久之,便出现胃粘膜损伤,初期为胃粘膜的炎性病变,随时间的推移,胃粘膜进一步受损伤,以至缺损,则即出现胃溃疡。

        就此病的成因固然很多,而进食不规律虽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但经临床观察,由于精神因素导致此病的甚多,其发病率最高,尤其多见于一些尚不能达到胆囊炎标准的患者。另外,肝胆结石、乙型肝炎、肝内肿瘤等也可引起。|

        其症状,则除胃病的心下不适、或胀或痛、恶心等症状外,更有精神不振、或抑郁、甚至心烦易怒,肝区大多不适,或胀、或酸、或有轻微痛感。

  在治疗用药方面,西医则仍是1、促胃动力药  2、抑制胃酸分泌药  3、抗酸药(也就是中和胃酸药)  4、保护胃粘膜药  5、维持治疗 。中医则不同,中医在舒肝解郁(也就是在主要调理肝功能)的同时,辅以抑制胃酸分泌、养胃、修复胃粘膜。从该病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说,西医只是治标,中医则标本兼治。因为单纯治胃,胃病痊愈后,但肝胆病未除,肝胆病依然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消化液的不规律,所以胃病的复发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