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2242阅读
  • 1回复

(原创)二评方舟子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溪流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6-07
讲一个寓言

《庄子〉说,倏和忽是混沌的朋友,混沌天生没有七窍。混沌对待倏和忽非常友善,倏、忽二人欲报其恩,于是替混沌“日凿一窍”,七日后七窍凿成,混沌死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说明事物的任何改革和变化,都不可以违背事务的本性和本质。当人们试图规范改良某种对象时,必须先了解该对象的本性本质,以顺乎其本性本质的方式进行调整,不能仅仅因为有一片“善心”(姑且把它理解为善心),就妄自作为。

有人说你讲的是寓言,现实中有人干这么蠢的事吗?

我说有的,此人大号名叫方舟子。

方舟子先生说:“ 我们首先应该把中医理论和中药(以及针灸等传统疗法)区分开来。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是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

我们中医人首先得对方舟子先生“感恩涕零”,没有把中医全盘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他挥着一把大手术刀(崭且定为是手术刀,其实准确地说是一把屠刀),把中医肢解了,把中医的理论与中药的疗效割裂开来。他认为中药的疗效与中医理论无关。认定中医的理论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应当判为死刑,立即执行。而中药呢,尚有其利用价值,还值得“用锨挖一挖”。

方先生为什么还刀下留情,保留下了中药。我揣摩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中医中药的铮铮疗效在那里摆着,完全闭眼不顾事实,一律否定,恐怕难服天下人之心,不如先否定了理论,再把中药改头换面,性“西”算了。

中医理论与中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理论犹如中医的神经中枢,而中药犹如中医的肢体,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每一个中医人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中药的疗效之所以好,完全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才能逐步发展起来,脱离了中医理论,中药也就丧失了灵魂,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还耻谈什么“挖掘”。

中医与中药能够分割开来吗?

举个中医内行人都懂的例子:

中医认为,气血不和,木盛克土,脾虚肝旺,可以引起腹部疼痛,这是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为药性理论中甘者缓之,酸者敛之,性味甘酸,可以化阴,药物中甘草味甘能缓急止痛,芍药味酸苦,能泻肝柔肝止痛,二者合用,甘酸化阴而止痛力倍增,相得益彰,用于治疗气血不和,脾虚肝旺引起的腹部疼痛有良效。如果单独用甘草或单独用芍药,都肯定无二者合用的效果。

这就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治病的典型例子,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能有这样良好的治疗作用吗?

再以中药黄连为例。西医提炼黄连素,不过是治治腹泻,治治痢疾。鲜有它用。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为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泄火解毒。通过中医的四诊观察,结合病因分析,八纲与脏腑等辩证,但凡有见湿热症状及火热症状,无论是腹泻,痢疾,心病,胃病,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皮肤癣病,臃肿疮毒,甚至是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都可以应用黄连,结合配伍其他的中药来治疗。例如胃病属于肝胃火盛,可以服由黄连为主的左金丸。以心火旺盛为主的心脏疾患及心神衰弱,可以服有黄连组成的朱砂安神丸。传染性疾病见于火毒旺盛者,可以服黄连解毒汤。牙龈肿痛属于胃火旺盛,可以服以黄连为主的组方清胃散--------。

即便是不懂中医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黄连,大大扩展了疾病的治疗范围。使中药黄连神气活现,尽显身手。假如抹煞了中医理论指导,黄连能有这样宽的治疗范围?能有这样好的疗效吗?

与中医理论分家的中药,只能落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基本上也就香消玉殒了。

方先生判决的中医理论是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中药的是死缓。

其实,把方先生与中医的“情结”以混沌倏忽这个寓言来比喻,并不十分得体,我知道方先生对待中医的心情,完全不是倏忽对待混沌的心情。他是横眉立目,腰里别着盒子炮朝中医走来的。

妄图消灭中医,想得轻巧,方先生似乎忘了,它身后有千百万执著岐黄的中医人,还有十三亿芸芸众生!

方先生说中医理论“肯定不能纳入科学体系”,我认为纳不纳什么体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医"有益于人民",有益于人类社会,它就必然会随着历史车头呼啸向前!

我还认为说中医肯定不能纳入科学体系也未必其然,我们有耐心等来历史老人的公允评价。

据最近有报道说,欧洲有六成人应用中药,中医中药针灸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的欢迎,世界正在向中医张开热情的臂膀。

方先生说:“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有可能摸索出某种疗法、发某种药物。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却也非常有限。口口相传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含有捏造、夸大成分,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筛选(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忽视失败的病例)。”

过去在一部分人中也简单的认为中医是经验科学,这种对中医的看法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入的。邓铁涛老先生早就对此十分愤慨。中医是经验科学还是理论科学,是治病经验的积累,还是应用了逻辑规律的方法,整理经验知识进而上升到理论科学。是对人体生命,疾病过程,疾病治疗检验的简单的描述,记录。还是将观察到的医学现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普遍的原理,从而对经验事实作出理论的解释。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怎样正确地对待中医的本体认识问题。不可以含糊。

著名中医学者任秀玲指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道,气,阴阳,五行,四时等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疾病的长期观察,辨认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并归纳人体外在的现象与生命,疾病规律的固定的联系,形成的医学经验。有应用先秦时期的逻辑思维规律与方法,以行正名形成概念,取像比类进行归类判断,根据已掌握的现象与状态的可靠的关系,代入生理病理的模式推测未知的生命状态。完成了由现象到把握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医由经验知识上升为医学的理论。进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并在反复的医疗实践中验证和修正理论。所以,中医学是应用了一套处理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将归结出来的医学现象归结为普遍定律,普遍原理。对经验事实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作出理论解释而形成的医学理论。是一个认识,征服非线性复杂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理论医学。

任教授论述得已经很明白,中医绝非简单的“经验医学”,而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医学”。

当然,与方先生谈论这些,有点弹琴不看对象的味道,也许意义不大。因为方先生对与中医的理解,实在属于擀面杖吹火之流。但是,话又不得不说,因为方先生是中国科技界的“风流人物”,颇有“翻云覆雨”之能事。他散布的阴霾急需驱散,他蛊惑的民众视听亟当矫正。

方先生俨然扮演一个专门评判真理的大法官,手拿不知何方“神圣”赋予的“磅捶”,“一本正经”地判决中医“死刑”。真乃滑天下之大稽,徒增世人笑尔!
离线张诚敬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8-31
好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