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5827阅读
  • 4回复

[伤寒温病]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平凡大叔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0-16
临床上,凭自己对中医辨证、中药性能、方剂学的熟悉程度,对患者所处的一些方子,总是信心满满。可是大多数患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专门请教本院老中医张大夫,得到其点拔,豁然开朗。

   张大夫所处的方子,大多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最大的特点是柴胡与余药药量的比例总是:3:1。于是我便开始着重研究方中药量。如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可达120克,余药总量不足其5分之1,是以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血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用于原书称“因虚致瘀”。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原方加桂枝二两,改治奔豚证。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方中药物组成相同,却因药量的改变,而致使主治功用发生了很大改变。

    近人在谈论古方运用时,有的只强调辩证施治时随证变化而灵活加减,而忽略了古方原来配伍和剂量比例。准确辩证固然很难,遵照古人原意用好古方更难。可能只因为一味药的加减或药量的改变,而致使方子的主治与古方主治大相庭径。中医的博大,我们能窥视出其一斑,就可能成就一个中医大家。
离线柳-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16
的确
离线62509544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1-30
如果要精研药量上的配伍,除了熟读张仲景的书之外,另外一个临床大家傅山的著作也不容忽视。比如傅山的完带汤中人参与荆芥穗、车前子的用量对比,还有诸如此类的其它处方,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如此境界的
1条评分
妙手仁心 学分 +5 感谢您的意见 2008-11-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线黎小裕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9-24
说的好
离线五叶萍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4-23
中医的确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