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0897阅读
  • 74回复

【悠闲被流水依带,生活被文化浸染……】-绍兴很江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9-06-02
2、莲花柱


图113八字桥上的莲花造型桥柱。


图114香炉峰上的莲花造型扶栏柱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9-06-02
十二、“书、心、境”极雅极致之兰亭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渚兰山下汇聚当时的名流和亲朋好友在此进行修禊活动,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的感悟,这和当时玄学盛行不无关系。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抽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的抽象性甚至高于音乐。一个能产生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又是这么样的一种意境呢?如画?如线?如墨?如音韵?……



1、书



图115兰亭入口巨大的《兰亭序》屏风彰显兰亭的灵魂,可谓不入其境先染其魂。



图116兰亭碑亭,听旁边的讲解讲,碑刻在文革期间被破坏过。



图117“王右军祠”内王羲之画像。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9-06-02

图118 康熙皇帝所书《兰亭序》(部分)

图119康熙皇帝来兰亭所书《兰亭序》及刻有其《兰亭序》的御碑亭,听讲解员讲,康熙所书的《兰亭序》里面有个特点,就是“一”字写的特别长和粗,显示皇帝一通天下之意。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古人对书法艺术的领悟、传承和崇拜,这一点,不论是皇帝或文人或百姓,我都是由衷地表示敬意。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9-06-02

图120 拍摄于流畅亭《曲水流觞图》(部分)

图121曲水流觞、竹林修禊这种及书、乐、雅、韵于一体的极致的文雅活动就是再过千万年都会被后人来共同的感怀和效仿。这或许也是书法艺术得以源源不息的一个重要因数,它可以和心和境完美结合并抽象表述。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9-06-02

图122关于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一个关于“太”字的故事,而王羲之告诉儿子练好书法的秘诀就是将后院18缸水都练完。在《兰亭序》御碑亭旁有供游客书习的桌台,我情不自禁地在那里写了“兰亭”二字,就算是表达我对先人的一种崇拜吧。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9-06-02
2、心

图121片拍摄于兰亭鹅池,晃动的倒影如张旭的狂草一般。


图122

图123
图122、123 鹅池,我在想王羲之喜欢鹅,是喜欢它的洁白还是喜欢它在水中荡漾的水波给他带来艺术的灵感,呵呵,猜想猜想。关于鹅还与题扇桥的“戒珠寺”有一个故事。


图124

图125

图126

图127
图124至127,“心如镜”,兰亭的水是否也要向我表述与水有关的书法的心境呢?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9-06-02
  

3、境



      兰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被墨的韵味浸染,似乎每个景都是为其作陪衬,犹如达到了书法的形神合一。



图128



图129

图128、129分别是竹房、竹篱笆影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9-06-02

图130

图131
图130-131,为兰亭的“王右军祠”,它设计很特别,平面如“回”字,四面又有水池围住。中间有“墨华亭”,听讲解说,这里是曾经是老版“西游记”的拍摄地;四周廊上都是各代文人不同版本的《兰亭序》,其中就有郑板桥的。廊上“墨池”两字特别醒眼,据说王羲之经常在这里洗毛笔,就将整口池洗成了墨色。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9-06-02

图132

图133

图134

图135

图136
图132-135,午后的兰亭,日照松林间,风动竹动,远处山脉静卧水面,对书法的领悟或许在风吹过的那一刻得以入境。
离线大角牛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9-06-02

图136 王右军祠外景,因外部四周是水池,整个建筑如浮在水面上一般。水在兰亭犹如天然的画卷,又犹如缕缕的墨韵,在微波中淡淡地化开来。


兰亭路边的凉亭,尽显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