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1150阅读
  • 2回复

我眼中中医药发展的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唐熹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9-19 , 来自群:國醫學堂



中医发展思路的个人想法。

当今中医的发展趋势,流行的主流的是以药证为辩证论治的首选,以辩药证代替辩病证。其优点是对具体方与药的(经方,时方)运用经验的明确与积累有好处,代表人物如黄煌,冯世纶等。其麻黄体质,桂枝体质,柴胡体质的本质是为更方便的辩药证服务的。也有主张中西结合,辩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抓主证,以主证带出主方的。这也是辩药证的一类,比之前者来讲,更容易上手取效,不为症状的枝节所惑,为专病专方专药提供了实质的借鉴经验,好像前几年这样的模式还在很多地方推广,也产生了很多新的行之有效的用药经验,代表人物如印会河。

中医现行的辩病证,公认六经辩证(其主流的还是辩药证),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为主。但最重要的,也是大家不太常用的传统方法还是阴阳辩证。因为阴阳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矛盾的代表,任何疾病都有很多的矛盾面,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不放,解决主要的矛盾,那就只能从阴阳(正气的强弱,或者说阳气的强弱)入手,以人体正气(阳气)为根本的立脚点,来辩在疾病状态下的人体正气(阳气)与内外邪气的消长盈缩。代表人物如郑钦安,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我与我的朋友是受易匪浅。

  
经典的《伤寒》一书,看似由一连串的药证组成,那是明的,台面上的;其实其中始终贯穿了阴阳观,人体正气与病邪的消长斗争观,那是《伤寒》一书的主线索。其注解之一柯琴的《伤寒来苏集》,以“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为篇首,寓意实在是深刻!观其大法,时时护住正气,又不遗余力的祛邪。其书中诸多变法转方,都是依据正邪对抗的变化而引发的。正气足,邪气盛(虚),汗吐下诸法,发汗祛邪,急下存阴,祛邪为急,祛邪的力度但以不伤正气为要,祛邪以安正,邪去正自安!正气有损,邪气虚(盛),病都转阴,以扶阳助阴为先,又时时不忘给邪以出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如情况直转而下,正气将脱,急以四逆救逆回阳,固脱留人为重!按我的想法,少阳也可姑且当做阴证来看待,更有利于用阴阳观来理解贯通。

  
现行的杂药乱投,很有意思!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有门可循,我的第一位民间恩师就是用杂药的好手。其组方用药都贯穿了一定的医理,也很注重正邪虚实(其实就是阴阳),不符合经方,时方,但符合大家熟知的医理法度!现行的单方,验方,偏方,都符合辩药证的范畴,可以在辩病证,辩阴阳的理论指导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其实使用用药物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类具体手段,除此以外,还有大家常挂在嘴边的针灸,按摩,刮痧,运动,符咒,心理,食疗等等。这些具体的治疗手段如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我个人偏向与阴阳辩证观,也在一些疾病上尝试过,效果很好。如顽固咳嗽,反复感冒发烧,顽固大汗,在阴阳观的指导下运用中药,刮痧,起居,运动,食疗,既治了病,又巩固了正气,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治病信心。)以阴阳理论为载体,融合药物,物理,化学,心理各种手段,运用于临床,也许不会立见高效,但逐渐积累,必有大放光芒的一日,传统医药的复兴与发展必定会早日实现!到时候所谓的中西医之间的争吵会少一些,多的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因为目标是共同的!(毕竟争论的本质是中医药有理有效作用巨大,但却在一个弱小的载体内,人家西医瞧不上你,不太接受你的理论观点,这就叫弱国无外交!)

  
我是对传统医药的发展前景特看好,虽说现在重视阴阳观(正气观或者阳气观),用阴阳观指导临床的医生并不多,但终究大家会逐渐熟悉,掌握,并熟练运用,因为它越用越上手。同样的用药经验,当换一种思路来指导,也许很多问题就不像起初的那样复杂,那样疑惑!反过来你又会对老的用药经验产生新的独特见解来。呵呵,不知道传统的医药资源,技术是否也要马上申请专利保护,不是保守阻碍其发展,就怕外国人无耻耍滑,像日本在钓鱼岛那样的强盗逻辑不要再在我们所热爱的事业上发生。   各位前辈同仁,大家都有各自的切入点与指导原则,都有各自的宝贵经验。知识就是在滚雪球,短时的失败没关系,迷茫没关系,走点弯路也没有什么的,只要坚持不懈,冷静反思,我们心中的理想一定能实现。目前大家的每一步都要扎实的走下去。
离线endeavor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2-06
你说的很对!
离线jadehyy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2-11
期待中医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