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858阅读
  • 0回复

八年磨一剑,专注甘蔗收获机械研发,走进广东科利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卤蛋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2-25
春回大地,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本榨季已临近结束,尚未收割完毕的大片糖料蔗正按计划抓紧砍收。随着蔗农手起刀落,一根根甘蔗应声倒下,然后在蔗农手中被去掉尾稍和叶片,最终装上运蔗车源源不断地送往附近糖厂。

作为广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去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1640万亩,占全国60%以上,上个榨季入厂糖料蔗5767万吨。但去年国内多家农机生产企业参与的甘蔗机械化收割试验示范,仅仅收割了1万亩共4万多吨甘蔗,这意味着广西每年生产的5700多万吨甘蔗基本上还是靠人工一根一根砍下来的。这对广西2000多万蔗农来说,劳动强度之大确实难以想象。

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研发甘蔗收割机,然而近40年来国产甘蔗收割机的研发和应用并没有取得显著突破。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家从事高端农业装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被广州市科信局认定为广州市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3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端农业设备工程实验室,2014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作为国家火炬计划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承担企业,一直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公司长期致力于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稻麦半喂入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高速抛插秧机、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等的研制,在高端农业机械制造领域拥有领先技术水平和大规模生产能力。


为了推进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加速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的研发应用,2006年广东科利亚公司核心领导人彭康益带领团队遍访广东、广西、云南和东南亚等甘蔗生产区域,在田间搜寻整理各种数据,寻求将甘蔗的农艺和农机有效结合的方法,力破甘蔗机收难题。彭康益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农机制造业还相对落后,我们需要整合力量,不断推陈出新,依靠技术做产值,要用产品质量和品质来赢得市场,开创出真正具有自主创新的农机产品,广东科利亚目前的优势就是拥有一支优秀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和一批规模化高端生产设备。2006年底,广东科利亚与华南农业大学联手合作,终于在2009年成功研制了4GZ-56型履带式自走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


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和工信部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文件的指示精神,广东科利亚公司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在4GZ-56型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升级,成功研制出了4GZ-91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相对4GZ-56型来讲,4GZ-91型整机液压系统大为优化,对坡度的适应性以及速度、方向的控制具有极大的优势,收获效率更高,是对传统甘蔗机收难题的重大突破。


根据彭康益先生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的介绍,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但成熟的适用我国甘蔗种植模式的收获机械技术一直未得到解决,而进口机型价格昂贵,且不适合我国甘蔗种植模式,国内实用、可靠的甘蔗机械收获产品基本上仍是空白。科利亚4GZ系列履带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是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甘蔗种植农艺要求而研发。主要从底盘结构、扶蔗装置、切割装置、输送切段装置、排杂装置、集装装置等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是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巧妙结合,可实现一次性完成去梢、扶蔗、切割、输送、切段、杂质分离、升运和装车等联合作业功能。


目前,全国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5%,机耕水平为83%,机械种植水平为6%,机收水平仅为0.07%,甘蔗机械化收割水平仍然很低,但是对此现象,历练8年拥有先进的技术沉淀以及多年机械研发经验的彭康益先生却掷地有声:“甘蔗机械化收获难度很大,但我们既然瞄准了这个市场,就要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研发、生产出最合适的机器,找到最佳的机收模式。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科利亚4GZ系列履带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价格又远低于国外产品,不但能为我国实现甘蔗机械化收获提供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还能极大提高我国甘蔗机械化收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