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6155阅读
  • 105回复

[中医优缺]评“秦伯未教授谈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1-16
[size=4] 评“秦伯未教授谈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青岛  于殿生

                                                 文源   老恕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3D1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56&page=6#pid523379
        五行学说,本来以相生相克的规律说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主要也是解释人体内脏的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从其正常和不正常情况下所反映的现象,作为推断病情和确定治法的依据之一。为此,临床上具体运用五行学说,首先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必须以内脏为基础,离开了内脏活动的真实反映来谈五行,便会落空。
  二、必须依据病因和病情的发展,在辨证施治下适当地运用五行学说,否则也是不切实际的。
  事实表明,医学上既然将五行分属内脏,临床运用就不能离开内脏来谈五行。内脏发病的原因不同,演变不同,离开了内脏疾病的本质和变化,刻板地强调五行生克,显然是理论脱离实际。
  人体内脏之间本有一种调整的本能,表现为相依相存,相反相成,保持其活动均势,是为正常现象。反之,当生不生,当制不制,或相生不及,相制太过,以及其他紊乱现象,都为病征。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也有几个大法:
————————————————————
        看似头头是道、无所不能,实则海市蜃楼、百无一用。
       对于五行学说,外行看来,那是神秘莫测、妙趣横生,完全需要顶礼膜拜。让稍有独立思想者看来,那是漏洞百出、僵化教条,直接是荒唐透顶。悲哉,中医界!




       一、补母,用于相生不及。
      如肾虚影响肝脏亦虚,称为水不生木,治以滋肾为主;或者肝虚影响肾脏亦虚,称为子盗母气,也在补肝的同时朴肾。这些虚证上利用母子关系治疗,即所谓“虚则补其母”。
——————————————————————————
       肝肾阴虚时,可以疏肝柔肝的同时滋肾,但单纯的滋阴并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肝病。




  二、泻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偏旺,有升无降,可用泻心方法,所谓“实则泻其子”。
————————————————————————————————
       肝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疏肝、柔肝,同时,泻肝火本就是治肝的方法之一。此与泻心无关。




  三、抑强,用于相克太过。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称为木克土,用平肝、疏肝为主。也有木本克土,反为土克,称为反克,亦叫相侮,如脾胃壅滞,影响肝气条达,当以运脾和胃为主。使主因削弱,则被制者的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四、扶弱,用于相克不及。如肝虚郜滞,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为主,兼予健脾,以加强双方的机能。
    这里说明了生克关系是两方面的,运用这规律来治疗,必须双方考虑,又必须分清主次。假如认为相生是母子关系,而重视其母、忽视其子,或在相克的现象下,重视克者而忽视被克者,都是不够全面的。例如水不生木,用滋肾养肝,木横克土,用疏肝健脾和平肝和胃,均是生者与被生者和克者与被克者结合治疗。在滋养肝肾中,如果水不生木,则以肾为主,子盗母气,则以肝为主,同样地,疏肝健脾、平肝和胃,由于木横克土,以疏肝、平肝为主,倘因土反侮木,便以运脾、和胃为主,均有一定的主次。
  此外,临床上掌握病情,制止其发展和促进其复原,也能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比如见到肝实证有克制脾胃的倾向,就应先健脾胃,使脾胃不受损害,痊愈较速。又如肝虚久不复元,虽然肾脏不虚弱,也可结合滋肾,加强肝脏的恢复。这种利用生克来防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需要来决定;如能直接解决,就不必要强调生克,牵涉到其他方面。
————————————————————————————————————————
       肝胃病,西医称之为因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此为肝胃同治,不知五行者照样会治。




  以上是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的大纲大法。现在再分相生和相克两个方面来谈其具体运用。由于经验缺乏,存在一些空白点,请补充和指正。
  一、相生规律在临床的运用五行相生系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临床上运用这规律来治疗,多属于母虚累及其子,其次是子盗母气,再次是单纯子病,均可利用母子关系加强相生力量。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凡母虚累子,先有母的证状,子盗母气,先有子的证状;如单纯子病,须有子虚久不复元的病史。这样,三者的治法相似,处方就有主次之分。
  (一)水不生木即肾虚不能养肝。临床表现在肾虚为阴不足,多见耳鸣,腰酸,膝软,遗精;肝虚为血不足,多见消瘦,疲乏,目眩,筋惕肉瞤。阴虚能生内热,血虚也能生内热,且易引起虚阳上扰,故进一步可出现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头晕,肢麻颤抖等证,脉象或见细弱,或见细数,或见细弦,舌质亦或淡或嫩红。这种肾阴亏耗不能养肝的证候,临床上常见的为肝风眩晕。张景岳曾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主张用左归饮(地黄、山药、萸肉、杞子、茯苓、甘草);叶天士也明白指出:“晕眩烦劳即发,此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常用滋阴潜阳法。除内伤杂证外,温病传入下焦,耗伤真阴时亦常出现眩晕,《温病条辨》用加减复脉汤(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甘草),佐以一甲煎(牡蛎),二甲煎(牡蛎、鳖甲),三甲煎(牡蛎、鳖甲、龟版)。
  处方法则: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
  常用药物:滋肾阴——生熟地、鳖甲、天冬、女贞子;养肝血——归身、白芍、制首乌、渣沙蔸、阿胶、黑芝麻;熄风潜阳——龟版、玳瑁、生牡蛎、石决明、真珠母、天麻、菊花、钩藤。
——————————————————————————————————
       一言以蔽之,滋补肝肾法,肝肾同治。此为简单问题复杂化,画蛇添足,与五行学说无关。




  (二)木不生火即肝虚不能温养心脏,表现为血亏和生气不强,心血和心阳、心神衰弱,如消瘦、胆怯、心悸、惊惕、健忘、失眠、脉象细弱或结代或寸脉不静等。肝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为肝的生发之气,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则神志清朗,这是木火相生的主要关系。故木不生火的心虚证,多见意志萧索,神情谵荡不收,补肝以养心,又当偏于温养。养心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肉桂、五味子、茯苓、远志、陈皮)用血药以补其体,气药以助其用,其中肉桂能温肝,亦能壮心阳,实为主药。用木生火来治疗心虚,侧重在肝阳虚弱,如果心阳虚弱而不属于木不生火的,应从本脏治疗,如复脉汤(人参、桂枝、阿胶、生地、麦冬、甘草、麻仁、姜、枣)便是。
  处方法则:补肝养心法,温养心肝法。
  常用药物:养肝血——见前,养心血——生地、麦冬、阿胶、枣仁、龙眼;温心阳——人参,肉桂、紫石英、五味子。
——————————————————————————————
        心肝脑阴虚,滋肝养心益脑而已。




  (三)火不生土即心火或命门衰微,不能温脾:五行分配必火属心,但在临床上运用这规律,多指命门之火,也就是肾阳。脾为阴土,恶湿,以阳为用,阳虚则运化无权。所以火不生土的证状,在命火虚为畏寒,四肢不温;在脾阳虚为食入艰化,胀满,腹泻,或水湿积聚,小便不利,形成浮肿。因为肾阳和脾阳有密切关系,脾阳依靠肾阳来温养,所以脾肾阳虚证候以补肾阳为主,但既然同病,也不能忽视健脾。例如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治水气,就用了白术、茯苓、生姜的健中温中;四神丸(破故纸、吴萸、肉果、五味子、生姜、大枣)治五更泄泻,也用了肉果、生姜、大枣温中补土。更明显的如《伤寒论》里理中汤(人参、白术,炮姜、甘草)治太阴病,加入附子为附子理中汤,便治少阴病,可见在温脾的基础上进一步温肾,是助火生土的正常治法。
————————————————————————————————————
       脾肾阳虚的治法而已。多么简洁。




  这里必须说明一个问题,即心火与脾阳的关系。我认为这类实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张仲景治痰饮病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水气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枣汤(桂枝、茯苓、甘草、大枣)等,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温心阳以助脾阳的健运。故温命火用附子,温心阳用桂枝。《本草疏证》论桂枝有六种用法: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这些作用都与心脏有关,尤其是用于补中法,含有火生土的意义。假如忽视了这方面,只将火不生土认作脾肾关系,从整个五行生克规律来讲,就很难说通了。
  处方法则: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通阳健中法。
  常用药物:温肾阳——熟附片、肉桂、巴戟天、葫芦巴、仙茅、益智仁、补骨脂、鹿茸;温心阳——见前,温脾阳——白术、干姜、砂仁、肉果。
————————————————————————
       人体中,水行太过,即阴虚;水行不及,即水湿停留。其治法:燥者,滋之;湿盛者,汗之、和之、利之等。
       人体中,血行太过,即火为之;血行不及成为瘀血,或因寒凝、气滞所致,或因血稠而成。其治法:血行太过,凉之;血行不及,用热以行之、或用活血化瘀法以祛之。
       以上二者,均与五行无关。






  (四)土不生金即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脾和胃的功能不同,但作用是统一的,故在土虚证上往往并提。脾胃虚弱为食果,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肺虚则为气短,干咳,或吐粘痰,或痰内带血。这些证候常见于肺痨后期,此时补肺气则易生胀满,养肺阴又虑增加腹泻,只有侧重脾胃用甘平补中一法,使后天生气充沛,则肺脏可得到滋养。用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甘草、陈皮、莲肉、砂仁、桔梗),方内山药、扁豆、苡仁等不仅补脾,也能补肺,同入肺脾两经。至于一般所说的肺脾两虚证,多指气分不足,且多由中气虚弱引起。表现为行动少气乏力,语音低微,表虚多汗等,与土不生金有区别,当用李东垣调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五昧子、陈皮、升麻、柴胡),即补中益气汤加入白芍、五味子补肺敛气。
  处方法则:培土生金法,补养肺脾法。
  常用药物:补脾胃中气——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红枣;补肺气——人参、黄芪、五味子、冬虫夏草,养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玉竹、梨膏。
——————————————————————————
       肺病兼营养不良者,调肺的同时,兼调脾胃而已。饿了,就要吃饭,普通人都晓得。但那痨虫(结核杆菌)致病,调脾胃只是增强人的抵抗力,而抗痨虫才是治本。故,这样的问题,与五行无干。




  (五)金不生水即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临床表现多为肺肾阴虚,兼有内热,如气短,干咳,口渴,小便短赤,腰膝酸软等。治宜百合固金汤(百合、生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补肺滋肾。也有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因肺热津燥,亦现金不生水现象。这是其本在下,其标在上,当以滋肾为主,方如八仙长寿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昧子),即六昧地黄丸加麦冬、五昧子补肺。正因为肺肾相互影响,治疗又相互照顾,所以又称金水相生。《时病论》里治肺肾两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补肺敛肺,知母,玄参清肺又能滋肾,并以甘草协和诸药,谓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便是例子。
  临床上常用开肺必利小便,乃指肺与膀胱的生理关系。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流,肺气宣畅则三焦通调,水道自利,不同于相生意义,不能引用金生水来解释。
  处方法则: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金水相生法。
  常用药物:养肺明——见前;滋肾阴——见前。
————————————————————————————————
       肺肾同病时,肺肾均顾及。肺病日久,影响到何种脏器就同时调理之。普通的道理,没必要故弄玄虚。




  二、相克规律在临床的运用相克与相生同样是一种生理现象。病证上所说的相克,包括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现象,故有虚实复杂的证状出·21·现。总的说来,分强弱两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从疾病的发展变化来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例如鼓胀病,他在整个病程中所出现的证候,便包括了木横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现象,治疗上虽然不离肝脾肠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说明临床上运用相克时,不能固执一端,一成不变。
  (一)木横克土,本不疏土,土反悔木木横克土即肝旺脾弱。肝旺多指肝气太强,表现为头胀,胁痛,胸闷太息,少腹胀。脾弱包括胃气阻滞,如食呆,脘痞胀痛,频作暖气和矢气等。由于肝旺多指肝气横逆,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调气汤(香附、青陈皮、乌药、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气汤(沉香、香附、延胡、金铃子、砂仁、甘草)。木克土的证候以肝气犯胃为多,并因胃而影响及肠,胃痛中的气痛,常因恼怒后肝气所引起,刘草窗的痛泻要方(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目的亦为泻肝和胃而疏肠中气滞。因此,本证在临床最为多见,一般称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气郁结所致。肝气失其条达,影响脾胃功能迟钝,出现精神抑郁,胸胁满闷,食步艰化,腹胀,大便或秘或溏等证状。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壳、陈皮和胃。治疗肝气和肝郁,虽然同以理气为主,药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发病和病机不同,方剂的组成并不一样。
  反克现象在肝和脾胃亦为多见常见,因有木之与土,此胜彼负之说,但一般土反侮水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产生肝火内郁,成为虚性亢奋现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陈皮,丹皮、山栀、贝母、泽泻)。若由脾胃形成,则以湿热积滞为多,与肠亦有密切关系,当用导气汤(黄连、黄芩、当归、白芍、枳壳、槟榔、木香、大黄)加减。
  处方法则: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理气畅中法。
  常用药物:疏肝气——青皮、制香附、金铃子、香橼、柴胡、广郁金、玫瑰花、苏罗子、荔子核;调脾胃中气——枳壳、陈皮、砂仁、蔻仁、佛手;化脾胃湿热积滞——黄连、半夏、木香、枳实、大腹子皮。
——————————————————————————————————
      肝病及胃肠,同时调理之。




  (二)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溢,成为水肿胀满。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治宜温运脾阳,用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肾病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桂、白术、泽泻、猪苓、茯苓)以治标。
  处方法则:急下存阴法,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
  常用药物;泻胃热——大黄、玄明粉、枳实;温脾阳——见前;温肾阳——见前;利水湿——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川椒目、猪苓,大腹皮、葫芦瓢、生姜皮、通草。
————————————————————————
       这既不是土克水,也不是水反克土,而是肠吸收水与肾泌尿的功能减弱,然共调之,温肾健脾而已。




  (三)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水旺克火即肾阴郁遏心阳,表现为水气上逆,先有脐下悸,再见胸闷心悸,奔豚证即属这一类,宜桂枝加桂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如果水气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气化,不见心气虚弱证状的,当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温肾利水。
————————————————————————————
       心肾阳虚,温肾利水益心。




  水不克火是肾阴不足,心火偏旺,证见遗精腰痛,心烦失眠,宜滋肾清心,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加生地。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水属北方,火属南方,所以黄连阿胶汤也称补北泻南法。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脏本身的血虚火旺,如有肾虚证状,宜加入滋肾药。二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证,也称水不制火,宜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八昧丸(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这种属于一赃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火反克水:与水不克火往往互为因果,治法无多大出入。临床上又对一般热盛伤阴,惯常称做水不制火,意义有别。
  处方法则:通阳制水法,扶阳逐阴法,滋阴降火法,补北泻南法,养阴清热法。
  常用药物:温心阳——见前;温肾阳——见前;清心火——黄连、竹叶、焦山栀、莲子芯、灯心;清命火——黄柏、知母。
——————————————————————————
       水火不济,阴阳学说的内容。无关五行事。



  (四)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烁肺脏气阴。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热伤津,如火嗽证咳痰稠粘,咽喉不利,用黄芩知母汤(黄芩、知母、山栀、杏仁、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习惯上对于一般邪热伤肺,亦称火克金,应加区别。
——————————————————————
       有肺病表现,兼有火的症状,肺火而已。



  ·24—
  火不克金是心阳不能温肺,属于肺寒证候。《内经》上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气消索。心肺本为二阳脏,欲温肺金,当扶心阳,但宜温养,温润,不可偏于辛热,用温肺汤(人参、肉桂、干姜、甘草、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加减。
————————————————————————
         寒饮射肺。简单明了。


  金反克火当为肺寒而影响心阳不宣,固临床上少见,从略。
  处方法则:泻火清金法,清热润肺法,养心温肺法。
  常用药物:清心火——见前;清肺热——桑皮、马兜铃、川贝母、黄芩;温肺寒——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
————————————————————————————
       肺火,清肺泻火。没五行的事儿。



  (五)金旺克木,金不克术,木反克金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从略。
  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肺痨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悔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处方法则: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常用药物:降肺气——金沸草、苏子、枇杷叶;清肝火——黄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龙胆草、芦荟。
——————————————————————————
       肝肺同病,就肝肺同治。



      小结如上所述,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学说有其一定的范围和法则,主要是以内脏为基础,从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来观察疾病曲性质和传变,从而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尤其是有些疾病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从五行生克这规律来治疗。正因为中医在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是根据人体内脏的变化活动和相互的关系,并结合长期医疗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因而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有人指摘中医用五行生克治病是玄学,这是毫无所知的谰言;
——————————————————————
       五行学说,除了故弄玄虚外,毫无用处。



      还有人认为阴阳可存,五行当废,也是了解不够的看法。当然,少数人离开了实际,空谈五行生克,会使临床上失掉真实价值,必须加以纠正。
——————————————————————————
         前一句错误,后一句正确。



  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不是机械的,也不是简单的。比如水不涵木的证候,用滋肾养肝法,但有时因肝虚而累及其子或影响其所克者,又须照顾心或脾胃。再如水肿的形成,或由土不克水,或由火不生土,但已经水湿停留特别是出现泛滥现象的时候,必须利小便或以疏浚为急,不得墨守温肾健脾的常法。同时,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单纯和复杂,它的变化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一般疾病的变化有次序,而在某种情况下,往往不依据这样或那样的次序传变。所以在临床上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辨证施治。
————————————————————————————
       应用五行学说,除了故弄玄虚之外,毫无用处。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17-02-24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正方)的发言:

    第一个质疑
    仁海先生原话   【奇恒之腑中的生理功能,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
    =================================================
    质疑:【奇恒之腑中的生理功能】,哪些功能【受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学说怎么样影响了奇恒之腑的功能!?





    第二个质疑  
    仁海先生原话   【1、脑组织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周围经络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等组织控制和调节机体各脏器组织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
    质疑:
    1     这段话的出处?
    2    “周围经络”是什么概念?!中医学里有周围经络、中枢经络吗?!西医学里有没有这两个概念?!什么样的信息通过经络传递?!






    第三个质疑  
    仁海先生原话  【论点: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
    质疑:仁海先生以【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作为废除五行的一个论据。那么,【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阴阳,是不是阴阳也必须废除?!按照仁海先生的逻辑,阴阳也必须废除。
    而事实是:奇恒之腑没有阴阳。女子胞阳、女子胞阴?胆阳、胆阴?脑阴、脑阳?骨阴、骨阳……余类推!纯属子虚乌有!阴阳也该废除!
    何止奇恒之腑!六腑、血、津、液等等都不分阴阳!诸如大肠阴、阳;小肠阴、阳;津液阴,阳等等,都是无稽之谈!
    请问先生,按照仁海先生的逻辑,阴阳是不是应该废除!







    第四个质疑  
    仁海先生原话【2.脑主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思维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
    ===============================
    质疑    我们的辩论总题目是:在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上面的一段话完全是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无关!先生的论题与论据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南辕北辙。是无效论据!余类推。








    第五个质疑

    仁海先生原话【3.脑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为元神之府,为身体肢节运动之中枢。】
    ==============================
    质疑   中医的奇恒之腑中的脑与五官是由什么联系的?是经络联系的?还是神经联系的?还是气血联系的?
    【脑为元神之府,为身体肢节运动之中枢。】中医的元神与西医的四肢肌肉运动通过什么联系的?中医理论脾主肉,肝主筋!四肢运动、抽风是肝的作用而不是脑的作用!









    第六个质疑:举一反三,余类推,……

    总而言之:仁海先生对于奇恒之腑的认识是一锅粥!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081450&boardid=1&page=10&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17-02-24
存废辩论赛-反方辩题:6、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583&extra=page%3D1


    论点: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论据:奇恒之腑中的生理功能,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部分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

    论证:现根据脱离五行学说后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吸收了一些师长同仁的理论与建议,最大限度地予以厘正。而厘正的原则,是力求达到因司其职,则归其所属。因骨、脉、胆在其它章节中讨论,故本节仅叙述脑、髓、女子胞三者。

    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谢谢!

    一、脑

    (一)、脑的生理功能

    1、脑组织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周围经络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等组织控制和调节机体各脏器组织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2.主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思维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

    3.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为元神之府,为身体肢节运动之中枢。

    (二)、脑与五脏的关系

    心脑相通: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故临床上脑病涉及心脏者,可从心论治,或心脑同治。

    脑肺相系: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之功能正常,气血运行正常,故脑与肺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临床上脑病涉及肺脏者,可以从肺论治。

    脑脾系统相关:脾系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系统健旺,消化五谷,化源充足,则营养上达于脑。脾系统虚衰,则营养不能上行达脑而脑失所养。所以,涉及脾系统的脑病,从脾系统入手是治疗营养不良所致脑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肝脑相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助消化水谷、处理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因而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脑清神聪。若疏泄失常,或情志失调,或处理血液不达标,或血溢于脑,即影响脑功能,此时宜肝脑同治。

    脑肾相济:脑为髓海,肾藏精,故肾精充盛则脑髓充盈,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变生诸症。所以,补肾填精益髓、肾脑同治,为治疗因阴虚而致脑病者的重要方法之一。

    附注:有关修改脑生理功能表述建议的说明

    将“脑主宰生命活动”项,改为了“脑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

    二、髓的生理功能

    1、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通过传导脑与全身其他脏器组织、四肢百骸的信息,保持人体内外联系、协调一身,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髓可充养脑髓:髓以先天之精为主要物质基础,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分布骨腔之中,由脊髓而上引人脑,成为脑髓。

    3.滋养骨骼:髓藏骨中,骨赖髓以充养。

    4.化生血液:精血可以互生,精生髓,髓亦可化血。可见,中医学已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骨髓可以生血,精髓为化血之源。

    附注:有关修改 “髓”生理功能表述建议的说明

    髓的生理功能,增加“脊髓是周围经络与脑之间的通路”一项

    三、女子胞

    (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

    2.孕育胎儿:胞宫是女性孕产的器官。女子在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时来潮,便有受孕生殖的能力。

    (二)女子胞与脏腑的关系

    1、女子胞与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并对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为全身气血生成调节之重要脏器。故为女子胞行使正常生殖机能的基础。

    2、女子胞与脾系统:脾系统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女子则上为乳汁,下为月经。女子胞与脾系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血的化生与经血的固摄两个方面。脾系统健旺,化源充足,统摄有权,则经血运行正常。

    3、女子胞与肾:肾主藏精。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关系密切。

    [附]精室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精室包括解剖学所说的睾丸、附睾、精囊腺和前列腺等,具有化生和贮藏精子等功能,主司生育繁衍。

    附注:有关修改女子胞生理功能表述建议的说明

    由于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因此,女子胞与经络的关系,也就不涉及传统中医理论中具体的经络循行路线。况且调理冲、任、督、带之时,或调血、或调气、或气血双调的实质,实为调理了女子生殖系统本身与相关脏器的功能。故将女子胞与冲脉、任脉、督脉、带脉及十二经的关系一并废除。

    附西医学脑、髓、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一、脑不仅是人类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髓

    1、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

    2、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在胚胎时期和婴幼儿,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所以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三、女性生殖系统中主要脏器的生理功能

    1、生殖腺──卵巢

    皮质内藏有胚胎时期已生成的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性成熟期之后,成熟的卵泡破溃后将卵细胞排出。一般在每一月经周期(28天)排一个卵细胞。

    2、输卵管

    卵细胞从卵巢表面排入腹膜腔,再经输卵管腹腔口进入输卵管。

    3、子宫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

    有关中、西医对奇恒之腑生理功能及在治疗方面差异的比较:

    一、中、西医对脑生理功能及在脑病治疗方面差异的比较:

    1、中、西医在脑生理功能的表述方面,除了一部分人强调“神志”分给心所主之外,没有多大分歧。而事实上,中医界自古以来一直普遍认为是“脑主神志”的。只是因为心主血脉的原因,而与“神志”的产生、维持,较其他脏器的关系密切而已。因此“心主神志”的说法,在中医界早已经名存实亡。

    2、但中医学在脑与五脏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则较西医学异常丰富多彩。凡是因心、肺、脾系统、肝、肾等脏器功能不正常时,所涉及到的脑病,均可将有关脏器与脑同时调理,以从根本上治疗之。

    二、中、西医对“髓”生理功能及在髓病治疗方面差异的比较:

    1、在脊髓的生理功能方面,尽管中医学没有在理论上,认识到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但在脊椎两旁密集的经络穴位,及其在施行针灸所特别注重脊椎两旁的情况来看,中医界完全明了脊椎在治疗方面的重要性。并在几千年之前,就开始实际应用于临床。这就说明中医对“脊神经功能”的认识要比西医早数千年。这同时也说明,单从中医这一方面来看,也是令西医望尘莫及的。

    2、在髓病治疗方面的成就,无论从补肾而填髓,还是从调理其他脏器功能着手,以最终达到改善脊髓方面的功能方面,其治疗方法的丰富多彩,其卓越的疗效,都决不是西医学所可以比拟的。

    三、中、西医对女子胞生理功能及在治疗方面差异的比较:

    1、在生理功能表述方面,中医学不如西医学细致,这是中医学的缺点。

    2、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学除了在接生、输卵管再通术等几方面的优势外,而其他方面几乎是爱莫能助,况且输卵管经过再通术后,往往不易怀孕。而中医中药在妇女胎前产后、调经种子等诸多方面,则尽可大显神威。而这方面的中医中药优势往往令西医们瞠目结舌。

    综上所述,通过脱离五行学说后,中医学在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及在奇恒之腑病变治疗作用方面等的表述,一点也不受影响,反而让中医学表述得更清晰、更准确,从而学习起来更容易、临床上操作起来更简单。

    结论: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17-02-24
仁海中西医(反方)的发言:

    再郑重地重申一遍,本辩题的题目是“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请先生直面主题:六腑生理功能的表述何处必须利用五行学说了?如不能回答,我方同意贵方提出锁题的建议。谢谢!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17-02-24
一吐了之先生(正方)的发言:

    反方说: 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不需要五行学说吧?您讲与不讲,与我方有无五行学说这个概念无关。没有的东东,您硬要牵强附会,我们自然会批驳。
    --------------------------------------------
    1, 反方一再声明【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而五行学说则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五行行什么?行阴阳之气也,没有五行学说,阴阳怎行?五行,升降出入之谓也,肝通春木温和之气,故肝气升于左;肺通秋金宁静之气,故肺气降于右;心通夏火盛长之气,故心统三阳升之表;肾通寒水和顺之气,故肾治三阴藏于里;脾通湿土生化之气,故脾为输送后天精微之使,构成升降出人的五行规律。没有升降,就没有天地阴阳之气在人体的循环,气止则化绝。没有人体内外之气的出入交换,人体生化的机能就随之毁灭。总之,人体五行是阴阳二气在经络,脏腑,四肢,九窍,百骸之行,是中医生命之行。无五行则无阴阳,无阴阳五行则无升降出入,无升降出入则无中医。【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就不是中医。

    2,中医临床是整体辩证。《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十二官之相使,”“不得相失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使道闭塞而不通。”脏腑互为表里,只有气机流传,没有胆汁贮藏。把中医的整体辩证分解为个体脏器的功能是西化中医。

    3,三阴三阳六经互为表里,分别由脏腑所主,脏腑亦为表里。上论五行的机能是升降出入,肝胆同居,无胆阳之升发,肝气怎升?肾与膀胱为里表,无膀胱气化,肾水如何上升?心与小肠,肺与大肠,无肠之出,焉有心肺之入。所以【五腑通畅】在于阴阳气化的作用,

    由于反方【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没有根据的提出【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不需要五行学说】的辩题,只能是伪命题,强烈要求撤消此伪命题。







    反方说:这一条已经与18楼重复了,同时llyyjj先生在19楼也已经给予回复了:
    --------------------------------------
    李先生有回复,我方又有答复,如下;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存在决定认识,是知与行的统一。客观存在是自然,认识是对自然存在规律的认识,包含对存在的起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理,病理的认识。六腑功能的客观存在没有五行的必然认识,就不能称为医学。






    反方说: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这个责问,是本末倒置。因为,胆要【 贮藏和排泄】,有没有五行学说它都在【 贮藏和排泄】。世界上不懂五行学说的人大概有几十亿,他们的胆都在【 贮藏和排泄】。
    ----------------------------------
    【贮藏和排泄】是客观存在。为什么会【 贮藏和排泄】则是认识。脏藏而不泄,腑泄而不藏,胆为奇恒之腑,具藏腑两性。五行具升降出入的规律,升降则藏神,出入则排泄。你说没有五行,你会知胆的功能。







    反方说:至于五行学说在认识六腑功能上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抛弃,取决于两点:

    1,五行学说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2,中医认识六腑功能,是否必须借助五行学说。正方要支持五行学说,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论述。
    --------------------------------
    请先生注意:五行行的是阴阳之气,五行阴阳一体化,因此,认识六腑不是借助五行,而是五行认识的体现。中医两千年的实践,证明五行理论是正确的。







    反方说:请大家明确一点,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不是五行学说赋予它的功能。
    ---------------------------------
    【 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是呀,五行是对这一功能规律的认识。不对吗?

    反方到现在没有具体答复,却一再斗口而无实质内容。故建议关闭此题。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17-02-24
  仁海中西医(反方)的发言:

    反方说:反方【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而正方用五行学说讲六腑功能反方不懂。正方无法答辩。
————————————————————————————————————————

    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不需要五行学说吧?您讲与不讲,与我方有无五行学说这个概念无关。没有的东东,您硬要牵强附会,我们自然会批驳。







    反方辩题【“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提出无需五行学说,却没有说明六腑功能的理论,仅仅摆出一些生理现象。请问反方,无需五行理论,
    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   ———————————————————————————————————————————————————————————————
    这一条已经与18楼重复了,同时llyyjj先生在19楼也已经给予回复了:

    正方说:你所列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
    ------------------------------------
    这一段话,正方把六腑功能与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混为一谈,这是认识上的模糊。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六腑功能的方法,是人主观的认识。不管人是否认识到六腑功能,不管五行学说是否能认识到六腑功能,六腑功能都存在,在猴子身上,在外国人身上都存在六腑功能。

    所以,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这个责问,是本末倒置。因为,胆要【 贮藏和排泄】,有没有五行学说它都在【 贮藏和排泄】。世界上不懂五行学说的人大概有几十亿,他们的胆都在【 贮藏和排泄】。

    至于五行学说在认识六腑功能上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抛弃,取决于两点:

    1,五行学说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2,中医认识六腑功能,是否必须借助五行学说。正方要支持五行学说,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论述。

    请大家明确一点,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不是五行学说赋予它的功能。

    请先生不要重发已经发过的帖子。谢谢!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081450&boardid=1&page=10&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17-02-13
仁海中西医(反方)的发言:

     1,本擂台邀请【同道论道】,道即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即是中医,承认阴阳五行是打擂的前提 。反方【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即没有阴阳概念,没有中医概念,不是擂台赛邀请的对象。
     2,【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却说五行学说是【错误的东西,我方不承认】,不是以理论和事实为根据,而是逼人就范的强势力态度。这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要强行取消中医理论。因此,无法同反方讨论阴阳五行的真谛。
    3,【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凭什么说【“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你所列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六腑功能都是五行阴阳之气,气化的表现。
    提请管理组注意,反方对正方质疑的前两条,无言答对。   ——————————————————————————————
    什么 “反方无言以对”?您这都是说了些什么呢?在本辩题中,无关“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的多余的文字,我方无需回应。

    请注意本辩论题目,是“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而不是其它。请切入主题: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何处需用五行学说?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存在决定认识,是知与行的统一。客观存在是自然,认识是对自然存在规律的认识,包含对存在的起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理,病理的认识。六腑功能的客观存在没有五行的必然认识,就不能称为医学。

    【贮藏和排泄】是客观存在。为什么会【 贮藏和排泄】则是认识。脏藏而不泄,腑泄而不藏,胆为奇恒之腑,具藏腑两性。五行具升降出入的规律,升降则藏神,出入则排泄。你说没有五行,你会知胆的功能。

    请先生注意:五行行的是阴阳之气,五行阴阳一体化,因此,认识六腑不是借助五行,而是五行认识的体现。中医两千年的实践,证明五行理论是正确的。

    【 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是呀,五行是对这一功能规律的认识。不对吗?
————————————————————————————————————————————
    洋洋洒洒说了半天,先生何处言及六腑生理功能必须利用五行学说了?请直面主题。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081450&boardid=1&page=10&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17-02-13
一吐了之先生(正方)的发言:

    反方说:正方本条,三条内容,前两条意思是不愿意辩论或是什么,没看明白,不关内容。第三条内容是讲五行理论应用的,我讲讲我观点。
    --------------------------------------
    提请管理组注意,反方对正方质疑的前两条,无言答对。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六腑功能的方法,是人主观的认识。不管人是否认识到六腑功能,不管五行学说是否能认识到六腑功能,六腑功能都存在,在猴子身上,在外国人身上都存在六腑功能。
    -------------------------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存在决定认识,是知与行的统一。客观存在是自然,认识是对自然存在规律的认识,包含对存在的起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理,病理的认识。六腑功能的客观存在没有五行的必然认识,就不能称为医学。



    反方说: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这个责问,是本末倒置。因为,胆要【 贮藏和排泄】,有没有五行学说它都在【 贮藏和排泄】。世界上不懂五行学说的人大概有几十亿,他们的胆都在【 贮藏和排泄】。
----------------------------------
    【贮藏和排泄】是客观存在。为什么会【 贮藏和排泄】则是认识。脏藏而不泄,腑泄而不藏,胆为奇恒之腑,具藏腑两性。五行具升降出入的规律,升降则藏神,出入则排泄。你说没有五行,你会知胆的功能。





    反方说:至于五行学说在认识六腑功能上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抛弃,取决于两点:

    1,五行学说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2,中医认识六腑功能,是否必须借助五行学说。正方要支持五行学说,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论述。
    --------------------------------
    请先生注意:五行行的是阴阳之气,五行阴阳一体化,因此,认识六腑不是借助五行,而是五行认识的体现。中医两千年的实践,证明五行理论是正确的。





    反方说:请大家明确一点,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不是五行学说赋予它的功能。
    ---------------------------------
    【 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是呀,五行是对这一功能规律的认识。不对吗?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17-02-13
  llyyjj先生(反方)的发言:

     3,【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凭什么说【“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你所列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六腑功能都是五行阴阳之气,气化的表现。
    
    正方本条,三条内容,前两条意思是不愿意辩论或是什么,没看明白,不关内容。第三条内容是讲五行理论应用的,我讲讲我观点。




    正方说:你所列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
    ----------------
    这一段话,正方把六腑功能与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混为一谈,这是认识上的模糊。
    六腑功能是客观存在,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六腑功能的方法,是人主观的认识。不管人是否认识到六腑功能,不管五行学说是否能认识到六腑功能,六腑功能都存在,在猴子身上,在外国人身上都存在六腑功能。
    所以,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这个责问,是本末倒置。因为,胆要【 贮藏和排泄】,有没有五行学说它都在【 贮藏和排泄】。世界上不懂五行学说的人大概有几十亿,他们的胆都在【 贮藏和排泄】。
    至于五行学说在认识六腑功能上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抛弃,取决于两点:
    1,五行学说对六腑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2,中医认识六腑功能,是否必须借助五行学说。正方要支持五行学说,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论述。
    请大家明确一点,胃受纳,是胃自身的功能,不是五行学说赋予它的功能。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17-02-13
  一吐了之先生(正方)的发言:

    五行学说是错误的理论,我方不承认,就等于我方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

    ------------------------------

    1,本擂台邀请【同道论道】,道即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即是中医,承认阴阳五行是打擂的前提 。反方【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即没有阴阳概念,没有中医概念,不是擂台赛邀请的对象。

    2,【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却说五行学说是【错误的东西,我方不承认】,不是以理论和事实为根据,而是逼人就范的强势力态度。这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要强行取消中医理论。因此,无法同反方讨论阴阳五行的真谛。

    3,【 没有五行学说这个概念】,凭什么说【“六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你所列六腑功能没有五行学说,胆如何【 贮藏和排泄】?胃如何【主受纳水谷】?小肠如何【受盛化物】?大肠如何【传导糟粕】?膀胱如何【排泄小便】?六腑功能都是五行阴阳之气,气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