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2360阅读
  • 0回复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狮子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6-22

说起“国学”,人们首先会想到《论语》,想到孔子和儒家学说,其次会想到道家文化和中医文化。佛教虽然从印度传入,但在中国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承,也已深具本土文化特色,也被人们归为“国学”的范畴。  
  张其成说,他在北大、清华以及各种MBA国学班上教授国学,这些学生都是学界和各行业中的精英,然而说起“国学”,很多人都觉得“一头雾水”。张其成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摸到国学的门道,初看起来,国学典籍汗牛充栋、理论浩如烟海,学起来很困难。但是,一旦你抓到国学当中一脉相承的主线,就会豁然开朗,而这个“关键”就是一切国学的根源——易学。  
  张其成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幅“唯一正确”的阴阳太极图,并解释了篆书“易”字的含义——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月”字,日月代表天地,又代表阴阳,而中国文化主旨就是“与天地合谐,穷阴阳变化”,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谈论的国学,包括儒家、道家、中医以及本土化的佛学各家的理论,都是以“易学”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  
  张其成认为,伏羲氏做八卦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那么经过周文王、孔子等先贤不断完善的《周易》则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周易的精髓就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如果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八卦这个民族文化的基因符号,就是树根”。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多次讲学的过程中,张其成都向观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国人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在当天的节目现场,他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也并无二致,观众普遍认为“时下中国人面临信仰的危机,缺少精神上的皈依感”。  
  张其成表示,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科技一直是在进步的,而“文化”的发展却未必如此。他认为,现在的“国学热”也反映了中国文化面临的这种现状。经过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开始逐渐感到迷失和困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便转而向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向精神家园的回归。而国学正是以“人与天地的和谐”为主旨的哲学,解决的就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人生终极命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学与现代人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需求不谋而合。  
  “易道”构成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它的“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和”字又是国学的核心精神。如果一个社会要在大环境上达到和谐,就需要身处其中的人达到一种“太和”的境界。“人的阴阳和谐之道,第一与自然和谐,第二跟社会和谐,第三与人和谐,第四内在身心和谐。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就是太和”。  
  国学为体养生为用  
  国学以周易为源头,它的精神内核中包含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用以治世,发展出儒家;用以养生,就诞生了道家和中医,周易的阴阳变化之道,正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张其成认为,仅从“周易”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看,“周”表示周期,“易”表示变化。“周易”是讲大规律,讲天道的;其次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不要抱着人定胜天的想法,要适应“天道”变化;第三,《周易》是讲“变”的,也是讲“不变”的。宇宙万物是变化的,而变化的规律、变化的本身是永恒不变的。而养生之道就在于“活于阴阳,合乎术数”,调和自身的精气神三个方面的因素,以人体本身的运行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应,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的文化思想,解决了对生命本源和进程的追问,是国学之“体”;而中医从中发展出的养生之道,则是人类对生命状态的追求,是国学之“用”,也是以国学的思想为基础的。张其成说,学习国学的最大用处就是修心、开智,“修心”可以让人们达到健康、快乐的心灵境界,有了快乐的心理条件,必然能够达到健康的生命状态。


原文地址:“易学”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作者:孔子书院斯文在兹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医文化长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068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