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6118阅读
  • 105回复

[中医优缺]评“秦伯未教授谈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1-23
无论谁的知识,都是后天学来的,因此,不要迷信任何人,否则,人类就不会进步。
       对于任何自己崇拜的人,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即可,千万不要去当奴隶。学生可以超越老师,但奴隶永远不能超越奴隶主。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水肿证,是肠吸收水与肾泌尿的功能减弱。
机理何在,请明示。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1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1-23
西医水肿的机理摘自《肾脏病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zangbingxue/index.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14 05:37
水肿证,是肠吸收水与肾泌尿的功能减弱。
机理何在,请明示。
————————————————————————————————
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这一分类方法至今对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明代《医学入门·杂病分类·水肿》提出疮痍可以引起水肿,并记载了“脓疮搽药,愈后发肿”的现象,清代《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贤关于水肿的治法,认为治水肿之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同时又列举了水肿的分治六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分别为完善水肿的病因学说和辨证论治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病因病机】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湿毒浸淫,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3.水湿浸溃,脾气受困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6.肾气虚衰,气化失常“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你前面的论述不是还有,肠吸水功能减弱一说的吗?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2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14 07:36
你前面的论述不是还有,肠吸水功能减弱一说的吗?

      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你眼睛好,看看你发表宏论的这段都谈了什么?
+++++++++++++++++++++++++++++++++++++++++++++++++++++++++++++++++++++++++++++++
(二)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溢,成为水肿胀满。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治宜温运脾阳,用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肾病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14 10:56
你眼睛好,看看你发表宏论的这段都谈了什么?
++++++++++++++++++++++++++++++++++++++++++++++++++++++ ...

——————————————————————————————

知道脾虚是什么症状吧?知道便溏是什么引起的吗?是不是因为肠吸收水分减弱引起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3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脾虚就是肠吸水功能减弱,哪本书有过论述啊,你自己的认为也可以,不过得说清道理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3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1-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14 11:15
脾虚就是肠吸水功能减弱,哪本书有过论述啊,你自己的认为也可以,不过得说清道理啊。
————————————————————————————————
脾虚便溏不是肠吸收水分能力减弱,你认为是什么?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36&extra=&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