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28463阅读
  • 898回复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   让中医学一直沿着实证研究的道路迈进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80  发表于: 2011-05-05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1:28:30 
  牙周炎,一般地说来,是虚火,或上热下寒。治疗原则是补下清上,或温下清上。
    ++++++++++++++++++++++++++++++++++++++++++++++++++++++++++++++++++++++++++
    
     我不懂中医,只是听见过虚症实症、虚中夹实的症,那这个“虚火”是不是指的“虚症的火”?
     另外上我知道,下是哪里?
  ————————————————————————————————————
  所谓的虚火,就是指身体相对虚弱患者有“火”。
  
  另外,机体的升降出入功能,是全身脏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作用
  所产生的结果,恰恰就是阴阳升降出入功能的具体体现。例如,实
  证时,阳相对盛于阴则热,故机体升大于降,出现身热、口渴、溲赤、便
  秘、舌红、脉洪数等症;阴相对盛于阳则寒,故机体降大于升,出现畏寒
  、不渴、溲清、便溏、舌淡、脉沉迟等症。虚证时,阳相对盛于阴则为虚
  热,故机体亦出现升大于降的情况,或口干不欲饮而小便少、或渴而饮多
  但小便必清长而量多、并必伴有乏力、舌红少苔、脉浮大无力等症;而阴
  相对盛于阳则为虚寒,故机体出现降大于升的情况,肢厥、口渴、溲清而
  频数、便溏、舌淡、脉沉细微而迟。
  
  因此,这里所谓的“清上补下”中的“上”与“下”,并非具体所指哪个脏器,而是整个机体的一种功能趋势。
只看该作者 881  发表于: 2011-05-05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1:41:26 
  还有楼主说的《伤寒杂病论》是抛弃了五行学说的,但是我们看看张仲景自己的序: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另外楼主认为《内经》源于五行学说的“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等也应一并抛弃,但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论治,却完全是《内经》中这些理论的临床应用,还有“伤寒”中的虚实表里,莫不源于《内
    经》。
    
     是张仲景在骗人?还是楼主没有达到“才高妙识”而可以“探其理致哉”的境地?
  ——————————————————————————————————————————————————————————————————————————————
  首先说,我肯定达不到“才高识妙”而可以“探其理致哉”的境地。
  
  然后,张仲景究竟是否抛弃五行学说,不是单纯地看其在序中的言论,而是看其在文章中的具体实质内容。
  
  至于虚实表里,在中国医学史上基本上无异议。
只看该作者 882  发表于: 2011-05-05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4:41:14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2011-04-30 14:18:36  回复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1:28:30 
    牙周炎,一般地说来,是虚火,或上热下寒。治疗原则是补下清上,或温下清上。
      ++++++++++++++++++++++++++++++++++++++++++++++++++++++++++++++++++++++++++
      
       我不懂中医,只是听见过虚症实症、虚中夹实的症,那这个“虚火”是不是指的“虚症的火”?
       另外上我知道,下是哪里?
    ————————————————————————————————————
    所谓的虚火,就是指身体相对虚弱患者有“火”。
    
    另外,机体的升降出入功能,是全身脏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作用
    所产生的结果,恰恰就是阴阳升降出入功能的具体体现。例如,实
    证时,阳相对盛于阴则热,故机体升大于降,出现身热、口渴、溲赤、便
    秘、舌红、脉洪数等症;阴相对盛于阳则寒,故机体降大于升,出现畏寒
    、不渴、溲清、便溏、舌淡、脉沉迟等症。虚证时,阳相对盛于阴则为虚
    热,故机体亦出现升大于降的情况,或口干不欲饮而小便少、或渴而饮多
    但小便必清长而量多、并必伴有乏力、舌红少苔、脉浮大无力等症;而阴
    相对盛于阳则为虚寒,故机体出现降大于升的情况,肢厥、口渴、溲清而
    频数、便溏、舌淡、脉沉细微而迟。
    
    因此,这里所谓的“清上补下”中的“上”与“下”,并非具体所指哪个脏器,而是整个机体的一种功能趋势。
  +++++++++++++++++++++++++++++++++++++++++++++++++++++++++++++++++++++++++++++
  
   通过您的解释,我明白了您的思路。那么“清上”的意思是不是用清热解毒消炎的药物?具体可以是哪类?“补下”或者“温下”的药物具体又是哪类呢?
        
————————————————————————————————————————
先生从伤寒论的厥阴篇中即可看出这方面情况的大概。

乌梅丸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代表方剂: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其中,黄连、黄柏清上热,附子、干姜即是温下寒。
在上热下寒证中,因为下寒甚 到一定程度,所以逼迫虚阳上浮;因为虚热上浮,所以下部阴寒更甚。
如此寒温药物并用,以使阴阳达到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则上热除,下寒消,利下止。

知柏地黄丸等也属此类,其中知母、黄柏清上,附子、桂枝温下,山萸肉、生地补下。

107
只看该作者 883  发表于: 2011-05-11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4:47:54 
者:rhzxy 回复日期:2011-04-30 14:27:16  回复
  
    作者:挖铊铊 回复日期:2011-04-30 11:41:26 
    还有楼主说的《伤寒杂病论》是抛弃了五行学说的,但是我们看看张仲景自己的序: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另外楼主认为《内经》源于五行学说的“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等也应一并抛弃,但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论治,却完全是《内经》中这些理论的临床应用,还有“伤寒”中的虚实表里,莫不源于《内
      经》。
      
       是张仲景在骗人?还是楼主没有达到“才高妙识”而可以“探其理致哉”的境地?
    ——————————————————————————————————————————————————————————————————————————————
    首先说,我肯定达不到“才高识妙”而可以“探其理致哉”的境地。
    
    然后,张仲景究竟是否抛弃五行学说,不是单纯地看其在序中的言论,而是看其在文章中的具体实质内容。
    
    至于虚实表里,在中国医学史上基本上无异议。
  --------------------------------------------------------------------------------
  
   的确没有看过《伤寒杂病论》,但我实在不能相信一个如此严谨的医学家,辩证如此精准、处方如此精确的医学家,
在给自己的著作写序的时候会搞穿凿附会之事。
————————————————————————————————————————————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涉及了五行学说,而在其文章的具体内容中,却似有而实无的原因,我想大概是以下几个:
一、或虽认为五行学说无用,但由于中国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尊古传统习惯的原因,因此,无必要与愚腐的尊古者纠缠。
二、有人认为伤寒论的序言系他人所作,或经后人修改。
三、对五行学说实行”明尊之、暗弃之“的写作原则亦为可知。
总而言之,无论张仲景在其序言中,还是在其具体文章中,涉及了多少有关五行学说的内容,都是不重要的。我们应该将
五行学说的理论验之于临床,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作出客观的印证,这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一切要以现实的临床实
践为准。因为任何医学家的医术都会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制约,也就是说,会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作为医圣也同样
不例外。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所称的死证,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已经可以不”死“了。
只看该作者 884  发表于: 2011-05-11
学中医的,不用再学西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内科的,不用再学外科;
学伤寒论的,不用再学温病学;
学内经的,不用再学伤寒论;
学针灸的,不用再学用药物;
学用砭石的,不用再学用金属针;
学用热熨的,不用再学用砭石;
,,,
光身的,不用再学穿衣服的;
吃生食的,不用再学习吃熟食;
猿人,不用进化成人;
,,,
只看该作者 885  发表于: 2011-05-12
作者:299net 回复日期:2011-05-06 22:24:09 
  我支持楼主的思想。虽然我不太懂中医,但五行学说显然太机械了,应该废除。我初步看了一些黄帝内经的内容,也没发现五行生克那么僵硬的理论。
  ————————————————————————————————————
  谢谢先生的支持!
  当我们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之后,再对疾病进行解释、诊断、治疗时,就会象是晴空万里一样,再也没有丝毫迷茫的感觉了。
只看该作者 886  发表于: 2011-05-13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理论的客观性和实践性,说明主流中医理论并非应用模糊猜测思维,而是一直在走实证研究的道路,而应用五行学说进行模糊猜测的所谓中医,只是整个中医体系中走上歧路的分枝。
只看该作者 887  发表于: 2011-05-13
【楼主】:hht804903  回复时间:2010-8-18 17:52:47  
http://www.tietie001.com/tie/page_id_6930.html
西医确实比中医强,这是西医充分吸取了工业革命以来各种科技成果的结果!中医不行,就是因为中医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对医学的促进,把医学和其他学科孤立起来,自我封闭!但是中医的理念确实比西医要强,在工业革命前西医和中医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如果中医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及研究体系,他未来的成就不在西医之下!

108
只看该作者 888  发表于: 2011-05-15
脏腑用药,谁能说的清楚?比如说山萸肉、白芍都补肝,那么机理是什么?肝又是什么?有人说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不一样,中医的肝更注重功能解释。那西医的肝就不注重功能了?此肝非彼肝?其实这正是中医局限的地方,说不清,道不明。仅供参考。http://www.zhongyiyao.net/bbs /thread-37744-2-1.html
只看该作者 889  发表于: 2011-05-30
回复 9# 韦家国


    用传统脑思考,我们永远不会进步,中医也会固步自封,甚至倒退。仅供参考。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377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