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1471阅读
  • 419回复

[学说流派]“五行存废”辩论赛正式开赛——全球中医药论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0  发表于: 2016-01-08
《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

        一、首先因贵方又写出这一大作,我方谨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并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二、拜读贵方的大作后,本人愚钝,有些不甚明了,且请贵方不吝赐教: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说只有阴与阳配合才符合道。《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url=]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url]”
       现在按照贵方“《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的说法,如此说来,只有“阳”,人就可以生存了,而无需“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也无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了?并请问,贵方上面的理论出自《内经》的何章何节?请明示?谢谢!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只看该作者 401  发表于: 2016-01-08
太白侠客先生(挺五行方)的发言:1

1、.反方应该仔细阅读正方的帖子,反方要求的论据,正方已经在第一小节《内经》定义“论据”中提供:《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2.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只有阳,没有阴,人是可以生存了,可会长生不老啊,目前还见不到这样的生命形式。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只看该作者 402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老师(废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太白先生关于阴阳的定义:《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我们以前讨论的时候我就肯定过。用主帖引用的《内经》部分论述做依据,也是比较恰当的。
不同的,阴阳学说内容很多,阴阳是说的一种关系,一个事物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大家的共识。世上事物多种多样,不可能都是生与死的关系。
所以,在一个生命体的生死问题上划分阴阳,就适用太白先生的这个定义。如果用来定义整个阴阳学说,那是不行的。
只看该作者 403  发表于: 2016-01-08
太白侠客先生(挺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主管生死的阴阳是客观存在,区别对待一个事物属性的阴阳是一种方法,这两点在主题帖子里讲得很清楚。

方法论的阴阳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事物属性上,即所谓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客观存在的阴阳是所有事物共同遵守的法则,即所谓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生与死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阴阳决定的,是可用方法论的阴阳区别对待的。区别对待可用四象、五行、六节等,废除五行还怎么区别对待?

与太白侠讨论,无需使用“共识”这样的诡辩术。果真共识管用,也就没有这个辩论赛。
只看该作者 404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先生(废除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在4楼中,共识是指阴阳是说的一种关系,一个事物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太白先生不认可这句话,可以另外讨论。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以后属于共识的内容就不必提了,只讲“不共识”的部分。


不共识的部分,就是这句话:区别对待可用四象、五行、六节等,废除五行还怎么区别对待?
讲阴阳就好好讲阴阳,怎么就要拉扯出来个五行出来呢?
一年365天,如何划分阶段,是可以任意的,比如,前半年后半年,这是两个阶段。四季,四个阶段。按五行划五季,五个阶段。按月,12个阶段。按节气,24个,按候,72个,按日,365个。
干嘛就要五行呢?72行不能吗?


阴阳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五行这种划分是人为的认识。这是阴阳和五行最大的区别。
只看该作者 405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先生(废除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在4楼中,共识是指阴阳是说的一种关系,一个事物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太白先生不认可这句话,可以另外讨论。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以后属于共识的内容就不必提了,只讲“不共识”的部分。
不共识的部分,就是这句话:区别对待可用四象、五行、六节等,废除五行还怎么区别对待?
讲阴阳就好好讲阴阳,怎么就要拉扯出来个五行出来呢?
一年365天,如何划分阶段,是可以任意的,比如,前半年后半年,这是两个阶段。四季,四个阶段。按五行划五季,五个阶段。按月,12个阶段。按节气,24个,按候,72个,按日,365个。
干嘛就要五行呢?72行不能吗?
阴阳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五行这种划分是人为的认识。这是阴阳和五行最大的区别。
只看该作者 406  发表于: 2016-01-08
太白侠客先生(挺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说没有共识,就是没有共识。
首先,区别对待一个事物属性的阴阳,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一种方法,属于主观范畴。孰阴孰阳,是人为比较出来的。
其次,明白了五行是对阴阳的一种分法就行了,怎么分都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分为五呢?
其三,分五是客观决定的:
一是,五行的分法主要针对气候,而气候的基本“元素”只有五个,风热湿燥寒;
二是,五行是一个系统内事物联系的最简化模型,没有特殊理由不可能放着最简化的模型不用,硬要往复杂里搞。
只看该作者 407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先生(废除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一是,五行的分法主要针对气候,而气候的基本“元素”只有五个,风热湿燥寒;
-------------------------------
气候的基本元素只有五个,所以要分五行。脏腑有几个?您慢慢讲来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_dsign=9bf21d11
只看该作者 408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 发表于 2015-11-25 14:52
一是,五行的分法主要针对气候,而气候的基本“元素”只有五个,风热湿燥寒;
------------------------ ...
太白侠客先生(挺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page=2

李老师此一问,就暴露出拿着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教材,再拿着中医教材的标准衡量《内经》。
《素问·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中医的藏府不是西医八大系统(或十大系统)里的解剖部件,有多少都可以分成五,以天人相应(节律)。
理解这些,首先得跳出西医的框框,看看其它科学都使用了什么方法论。
再补充一下系统科学知识,系统未必就是一一对应着一个个真实的结构。
以流体力学为例,知道流量流速粘性等指标就行了,用不着看气体液体等流体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中医是应用科学,这个理论模型是指导治疗的,不是研究生命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能总体把握规律就OK。
只看该作者 409  发表于: 2016-01-08
llyyjj老师(废除五行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64&extra=page%3D1&page=2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通于秋气。
  肾者……通于冬气。
  肝者,……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通于土气。

---------------------------------------
我们学习这段经文,我删去的内容是与现在讲五脏生理相同的部分,不必讨论。需要理解的是通于春夏秋冬四气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把脾与腑并列不与四脏并列,而且通的是土气,不是季节,这和《内经》其他地方五脏并论有些不同。


用五行的方法分析一年气候变化,我一直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在古代是可行的。现在要求高了,自然不能那么简单,这是说气候。
认识气候的方法,如何与认识人体的方法,尤其是落实到具体生理功能(或者脏器)上,这是关键问题。
太白先生讲,不能用西医的认识方法,咱们不说解剖器官,也暂不讨论五脏到底是什么,就按经文这一段,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就是说,人的生理上有神、面、血脉这么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和“夏气”如何联系?这是关键。
就连“夏气”是个什么概念,现在也是语焉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