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1469阅读
  • 419回复

[学说流派]“五行存废”辩论赛正式开赛——全球中医药论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60  发表于: 2015-11-24
“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监督小组与参辩正方诸位师长同仁:

       由于我方在“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表述无需五行学说”辩论题”中的,“第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辩论分题,通过激烈辩论,已经证实“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只是人为的通过临床上的一些现象、艺术加工等等形式编制而成。 但“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

       用我方llyyjj老师的话说:从古籍记载到现在研究,都可以看出,经络循行路线是古人通过针灸效果的总结,对针灸穴位的整理,用一个个虚拟的路线串连起来,对古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总结经验的办法,但几十年的研究,并无法证明这种线路的存在。

       根据上述理由,我方的上一辩论题的结论是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而这一辩题的“六经是人体结构系统”的说法即不成立,从而贵方的   这一辩题也就失去了辩论的意义。因此,我方即不再参与此辩题的辩论。敬请“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监督小组与参辩正方诸位师长同仁谅解!谢谢!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37&extra=page%3D1&_dsign=20d4165e
只看该作者 361  发表于: 2015-11-24
董建军先生(正方)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37&extra=page%3D1&_dsign=20d4165e
用我方llyyjj老师的话说:从古籍记载到现在研究,都可以看出,经络循行路线是古人通过针灸效果的总结,对针灸穴位的整理,用一个个虚拟的路线串连起来,对古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总结经验的办法,但几十年的研究,并无法证明这种线路的存在。
===============================
古人是根据天之阴阳天周,发现有: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认识人体胳膊腿有天周运动轨迹,就有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在胳膊围腿围上有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手六经足六经,合称十二经络,用脉诊可以诊断三阴三阳与十二经络的对应规律是否正常,并且还有标准。
只看该作者 362  发表于: 2015-11-24
   根据上述理由,我方的上一辩论题的结论是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而这一辩题的“六经是人体结构系统”的说法即不成立,从而贵方的这一辩题也就失去了辩论的意义。因此,我方即不再参与此辩题的辩论。
       敬请“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监督小组与参辩正方诸位师长同仁谅解!并谨向监督小组与正方同仁建议锁帖,我方不再回复贵方有关本辩论题的事宜!谢谢!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37&extra=page%3D1&_dsign=20d4165e
只看该作者 363  发表于: 2015-11-24
欲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而形成中国新医学  必先废除五行学说

论点:欲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而形成中国新医学  必先废除五行学说

论据:   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理论是横亘在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面前的难以逾越的横沟:
     1、外感病中的“风”邪
     2、内伤病中的内“风”
     3、脉诊中的脏腑分配寸口法
     4、五脏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5、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6、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7、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8、《伤寒论》是“六病辨证”而非“六经辨证”
     9、是脑主神明而非 
     10、五行相生称谓
     11、五行相克称谓
     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论证:
概述
1、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的区别
     中国医药学(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即凡是有用的东西,均来者不拒,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吸收当代的科技成果。她是汇集所有当代医药知识的精华于一身,为患者提供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相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否则,就是“传统中医药学”,即目前有些人士所称的“纯中医”。“传统中医药学”或称“纯中医”,只是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医药学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因此,现代的中国医药学,确切地说,就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并吸收包括西医知识在内的“传统医药学”。
      
2、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有人说,中、西医理论无法沟通,事实则不然。因为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人类进行防病治病的科学,并且中、西医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病情,只是在注重宏观调控与注重直观结构功能之侧重点不同,而对其解释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已。
     毫无疑问,缺少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这一根本精髓的西医学,不能透过直观的结构和功能上升到平衡阴阳的高度,而将完整的人体相对地割裂开来,虽四肢健壮,但缺少智慧的头脑。而缺少了西医对危、急、重症抢救技术的传统中医学,虽头脑聪明灵活,但缺血少肉,一至于目前的瘦骨嶙峋的状态。 
     显然,中医学长于宏观,西医学长于微观。由于宏观可容纳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因此,二者为了互补,必然会在双方相互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进行初步粗放的结合;直到双方相互对对方的理论透彻明了之时,便必然地会融合为一体。因此,二者结合是融合的必要前提,而二者融合则是结合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3、中西医融合的前提
     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全国进行近百年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理论牵强附会的地方太多,甚至可以说是谬误大多,而这一系列错误理论就是横亘在中西医融合面前的难以逾越的横沟。试想,把错误的理论当成正确的,还要将被吸收后的西医生理、病理等融为一体,岂不是幻想?因此,欲中西医融合成功,就必须先将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错误中医理论剔除。
只看该作者 364  发表于: 2015-11-24
现逐项论证如下:

一、对外感病中的“风”邪
    中医学的外感病因,不应该受五行学说的束缚,不应该因五行学说的引入而扭曲中医理论。而应该是实事求是地处理,即现实中有多少病因,就算是多少病因。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中医学外邪中的六淫,就只有“寒、热、燥、湿”四淫,说穿了,就是外界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太过与不及而已。因为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外“风”,其实质就是指外来的“病邪”。如“风寒”、“ 风热”、“ 风湿”、“ 风燥”,可相应地用“外寒”、“ 外热”、“ 外湿”、“ 外燥”替代之。
二、对伤杂病中的内“风”  
       “内风”则是以类比的方法,将“似风非风”的一些内伤杂病的病因或症状,归纳为“风”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一些业已明了的病因病理,显然需要予以纠正。同时,对一些尚未明了的情况,则留待以后处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医学发展原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三、有关脉诊的实质
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左寸主心、右寸主肺、左关主肝、右关主脾、两尺主肾等情况,既与临床实际不符,也缺乏理论根据。故寸口脉应该以寸脉主上,关部主中,尺脉主下,浮主表、沉主里为宜。
只看该作者 365  发表于: 2015-11-24
四、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A-心,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的内容,是由全身多脏器组织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范畴,而心、肺、肝、肾诸脏只能起到间接作用。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影响脑组织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影响脑组织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病理范围之内陈述。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

           B-肺,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2.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与肃降予以废除:即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使胸腔、腹腔内的脏器组织不断舒缩,以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加快胸腹腔内脏器的新陈代谢。也就间接地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有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在肺主治节中已包含,两者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然而,严格地说来,人体中的宣发,是通过加快心率、使外周血管扩张等措施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与肺关系不大。而肃降,在实证病情方面,则多通过清热泄火、减慢心率、通导大便等措施,在虚证病情方面,则多以清上补下、清上温下等措施,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宣发与肃降均非肺脏所独主。

           C-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1、“脾”改称为 “脾系统”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应该是现在所称的胰腺。但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脾脏功能,几乎等同于西医之消化系统功能的总和,因此,有些中医人士将“脾”的功能称之为 “脾系统”。如果如此转换一下名称,这一部分内容就容易理顺了。因为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胰腺、肝胆、胃、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而不是脾(胰)的独自的功能。所以称之为脾系统,也是比较合理的。故暂称之为“脾系统”以为非常时期的中医理论过渡期所用,是否正确,有待中西医师长同仁讨论定夺。

2、“脾统血”
   所谓的“脾统血”,其实质是人体多脏器相互作用下的一个结果,但其中营养充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尤其对于营养不良的出血患者,采用健“脾”方法,在临床上确实能起到止血的效果,这也是中医的一大贡献。因此,为了在治疗上的方便,这一生理功能,建议暂时不做改动。

           D-肝,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并吸收西医学中肝的主要功能:
      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E-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1、命门  即是指肾脏、生殖系统等的综合生理功能。可以认为命门之说,是在解剖不细致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误判,或者是旨在说明肾脏在人体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必要再另立“命门”一说。

2、肾主精  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可以看出,所谓肾藏之精,事实上,一部分是生殖功能,而另一部分则是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整体机能。而传统上用一些强腰壮肾的中药,确能改善生殖机能方面的作用,是否属于这部分药有着双重作用,尚需大家商讨定夺。因此,肾主精的功能存疑待考,临时不考虑改动。

3、肾主纳气  “纳气”的本质,在于各脏器协同作用下,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时所表现出来的固摄能力, 并非肾所主。临床上可以看到,不管什么样的病例,只要弱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动则气喘、虚汗、乏力、烦躁等气机上浮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上,用补下纳上法或清上补下法,属于固下纳气范围,并且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因为这属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生理功能,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相应治法的具体体现,故将肾主纳气的功能移除。在这方面的不同意见,涉及的问题较多,还望与师长同仁们商榷。

4、有关肾主一身之阴阳   人一身阴阳的盛衰,是由心的泵血、肺的呼吸、肝的处理消化吸收来的营养、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肾的泌尿功能等,共同参与下,在人体生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功能反映。其中每一个环节发生病变而使人体虚衰后,都会出现气虚的情况。因此,肾是不能独担一身阴阳之重任的。所以,将“肾主一身之阴阳”一条除掉,其生理方面只强调“肾中阴阳”较为合适。
只看该作者 366  发表于: 2015-11-24
五、有关六腑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1、将三焦废除:  在传统中医理论三焦的生理功能中,通行元气的功能,是整个人体的功能;疏通水道是整个机体对水液代谢方面的作用;运行水谷的功能,则是整个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况且,在人体中又没有三焦这个具体脏器,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保留。
2.废除胆主决断:决断是体力、脑力、平时生活经历等综合素质在精神意志方面的具体体现,而非胆所主。通常胆囊大者,往往肉食多,胆汁相对分泌多,消化肉的能力强的一个表现。可以说胆囊大者,与勇气、决断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有勇气者,胆囊未必大。而胆囊大者,也未必一定有勇气。故将胆主决断一项废除。
3.废除胆调节脏腑气机: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调节脏腑气机,实际上是肝的功能,贮存胆汁的胆囊无此功能。故将胆调节脏腑气机一说废除。
4、至于胆的生理特点中所涉及惊悸、不寐甚则善恐等,均是脑的生理功能异常涉及精神方面的表现,因此均从胆的生理、病理特点中废除。

六、有关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将“脑主宰生命活动”项,改为了“脑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
 髓的生理功能,增加“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一项

七、有关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中的五行学说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没有保留的必要。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经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下移幅度相对增大,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存在。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即使是脏腑表里关系都无需保留,更何谈用五行学说解释脏腑表里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只看该作者 367  发表于: 2015-11-24
八、《伤寒论》是“六病辨证”而非“六经辨证”  
《伤寒论》在包含了《内经》中“六经”病的同时,还包含了几乎全身脏器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病理变化。因此将《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进一步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称之为“六经”病,以致将 “六病辨证”称之为“六经辨证”是错误的。

九、五行相生称谓的更换  
滋水涵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益火补土法或可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金水相生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培土生金法或可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十、五行相克称谓的更换  
“培土制水法”或可直接改称“增加营养利水法”
“抑木扶土法”或可直接改为“调肝理胃肠法”
“泻南补北法”或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佐金平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清肺泻肝法”

十一、废除十二经循行路线 而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取代之
通过大量临床事实表明,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而经络现象,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全国进行近百年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理论牵强附会的地方太多,甚至可以说是谬误大多,是横亘在中西医融合面前的难以逾越的横沟。试想,把错误的理论当成正确的,还要与吸收进中医理论中的西医生理、病理等融合,岂不是幻想?因此,欲中西医融合成功,就必须先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剔除。

结论:欲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而形成中国新医学  必先废除五行学说
主要参考书目: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请正方先发言。
  所有未参予人员,请勿发帖干扰双方讨论。
  各位请记住,是跟帖,不要使用点评发帖。
只看该作者 368  发表于: 2015-11-24
无论中西医结合或者融合,必先老老实实、完整系统学习中医经典原著,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藏象经络的基本概念。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论点:欲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而形成中国新医学  必先完整系统继承阴阳五行学说
论据:废除五行学说演绎出来一系列极端错误的概念!
论证:狗皮膏药反复贴,谎言重复一万遍还是谎言!我们已经逐条逐句批驳了仁海一方等等所有论据论证,在此不重复,我们只要看看他废除五行之后得出什么结果,就知道五行能不能够废除?!
废除五行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废除五行之后,人体就【如用塑料做成一个“人形”的皮囊,……因此,针剌身体上任一部位(除去重要器官组织、神经血管干线等之外)用泄法,都可以泄热】可以随便乱戳,而毫无感觉,没有皮了!
          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中医非常顾脸面。这是中医理论,废除五行之后,心不主神明,也不主血脉,因此,也不要脸面了!
         废除五行之后,人就是没皮没脸的人。永不脸红,不知羞耻,随便扎、戳没有感觉!
  【 针灸,按摩纯粹是安慰治疗。】不承认基本的医疗实践的客观事实!
【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针灸足三里治疗胃病是安慰治疗】【肝长左脚后跟上】
         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妇女经前乳胀是胆汁淤积,流到乳房里引起的!肝气郁结月经不调是胆汁流到子宫里引起的!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先说【外周经络】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经络】是中枢神经系统,废除五行之后,说经络不存在!那么,外周经络、中枢经络也不存在了!即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也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一斑,举一反三,不必悉具!
结论:废除五行,抬手动笔就错!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48&pid=484726&page=1&extra=page%3D1&_dsign=237d2270
只看该作者 369  发表于: 2015-11-26
无论中西医结合或者融合,必先老老实实、完整系统学习中医经典原著,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藏象经络的基本概念。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论点:欲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而形成中国新医学  必先完整系统继承阴阳五行学说
论据:废除五行学说演绎出来一系列极端错误的概念!
论证:狗皮膏药反复贴,谎言重复一万遍还是谎言!我们已经逐条逐句批驳了仁海一方等等所有论据论证,在此不重复,我们只要看看他废除五行之后得出什么结果,就知道五行能不能够废除?!
废除五行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废除五行之后,人体就【如用塑料做成一个“人形”的皮囊,……因此,针剌身体上任一部位(除去重要器官组织、神经血管干线等之外)用泄法,都可以泄热】可以随便乱戳,而毫无感觉,没有皮了!
          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中医非常顾脸面。这是中医理论,废除五行之后,心不主神明,也不主血脉,因此,也不要脸面了!
         废除五行之后,人就是没皮没脸的人。永不脸红,不知羞耻,随便扎、戳没有感觉!
  【 针灸,按摩纯粹是安慰治疗。】不承认基本的医疗实践的客观事实!
【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针灸足三里治疗胃病是安慰治疗】【肝长左脚后跟上】
         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妇女经前乳胀是胆汁淤积,流到乳房里引起的!肝气郁结月经不调是胆汁流到子宫里引起的!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先说【外周经络】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经络】是中枢神经系统,废除五行之后,说经络不存在!那么,外周经络、中枢经络也不存在了!即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也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一斑,举一反三,不必悉具!
结论:废除五行,抬手动笔就错!——————————————————————————————————————————————————

       正方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先生上述所谓的论据,除了粗俗不堪的如同患病者的梦话一般外,没有一条说明在中西医结合、直至融合中必须保留五行学说的理由。


       正方的如此回复,恰恰证明“挺五行学说的辩论方”,已经理屈词穷、溃不成军、闻风丧胆、语无伦次、、、、、、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48&pid=484726&page=1&extra=page%3D1&_dsign=237d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