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启用新域名www.gzhucm.com,请继续支持我们
切换到宽版
  • 11479阅读
  • 419回复

[学说流派]“五行存废”辩论赛正式开赛——全球中医药论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9-29
1、春冬季节,该冷不冷,得热性感冒,是不是温度高了?秋季得燥感冒,是否湿度低了?受潮湿得湿热性关节炎,是不是湿度大了?深秋寒冷兼燥季节,受凉时易得寒燥感冒。浴池烫澡,温度太高,时间过久,会不会中暑?




2、很多轻微感冒,喝点儿白酒,还就是管用。很多伤寒感冒日久,白细胞增高者,还就是用头孢类抗生素管用。热性感冒,用头孢类抗生素加用中药清热解毒药效果不错。都没听说过吧?你不知道的事儿多着了。
——————————————————————————
笑得我肚子疼,贵方啊,逻辑是这样的吗?
1、春冬季节,再暖,温度也高不过夏天吧?既然寒热燥湿是温度湿度,同样一个人怎么夏天可以不得热感冒,暖冬会得热感冒呢,这是怎样的一个逻辑呢?
2、贵方不要偷换概念,贵方自己说的,喝点儿白酒没管用,再用头孢,贵方应该给这种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或临床数据,证明全球医生都错了。
鉴于反方已经没有基本逻辑,偷换概念,没有了直面问题解答的能力,申请监督小组终结该辩题的辩论,进行仲裁,以免耽搁整体辩论进度。
————————————————————————————————————————————————————————
       冬春季节,该冷不冷,得热性感冒,是不是其时的温度比正常冬季的温度高?热性感冒以冬春季节为多,这是常识,这还需要解释吗?
    我这一辩题的中心思想是,中医学的外来病因,不应该受五行学说的束缚,而应该是现实中有多少病因,就算是多少病因,不因五行学说的引入而扭曲中医理论。
    由于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下,才能生长、繁殖、甚或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换句话说,病原微生物能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也是自然界中温度与湿度等因素参入的情况下造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寒、热、燥、湿等因素的的参入下,一般人不会患外感疾病。例如,热性感冒频发的冬春季节,在没有病原微生物的环境中,即使用上鼓风机使空气流通,也不会使人发生热性感冒。正常人被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也同样不会患寒性感冒。

                                                      最终结论:
自然环境中,在没有其它致病因素的参入下,单纯流动的空气不会使正常人患外感疾病。因此,“风”不是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但缺氧使人窒息及风速过猛使人受伤害等情况不属外感病的范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02&extra=page%3D3&page=12      111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10-04
存废辩论赛-正方辩题:1、《内经》中存在不存在阴阳五行学说?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36&extra=page%3D2
论点:《内经》中存在一个阴阳五行学说。
论据:在很多章节中都有论述,尤以《素问·阴阳应象论》阐述的最为清晰明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
论证:阴阳应象是什么意思呢?应,應,金文,本义:息息相通。大雁在迁徙时有一种息息相通的共鸣,自觉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以“人”字阵形整齐飞行。《説文解字》:應,當也。《説文解字》:當,田相值也。本义,当,两块田地面积相对等。故有应当一词儿,表示就该如何。象,就是五行藏象。具体见《素问·六节藏象论》,该篇讲解了什么是藏象,五行藏象是四象、五行、六节藏象之一。
结论:《素问·阴阳应象论》就是讲阴阳和五行怎么息息相通对等的,《内经》中岂不存在一个阴阳五行学说?留阴阳,废五行,岂不荒唐?为什么是息息相通对等的,请看正方下一辩题。1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10-04
仁海中西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不是一个整体。理由如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36&extra=page%3D2
一、《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确实有阴阳学说,也有五行学说,但这并不能证明二者是不能分离的“阴阳五行学说”。试问,如果您做了一些正确事情之时,又同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您这时犯的错误就不需要改正了吗?

二、请问,阴阳学说是何时引入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何时创立的?是同时代的产物吗?如果不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是如何成为一个整体的?

三、只用阴阳学说,不用五行学说,在诊治疾病时,能更清淅、更明了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那么,这就充分说明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不是一个整体。

四 、退一万步说,即使《内经》中明言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整体,但其正确与否,尚需后人进行验证。即正确者,坚持之;错误者,抛弃之。是不?难道后人是古人的奴隶?后人完全退化到失去了分辨是非能力的程度了?只能以古人制定的规则行事?2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10-04
谢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现整理如下


论点:
     《内经》中有“阴阳学说”,有“五行学说”,但没有一个什么所谓的“阴阳五行学说”。


论据:
一、《素问·阴阳应象论》中有“阴阳学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二、《素问·阴阳应象论》中有“五行学说”:
“岐伯对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
“南方生热,热生火,、、、、、、。
“中央生湿,湿生土,、、、、、、。
“西方生燥,燥生金,、、、、、、。
“北方生寒,寒生水,、、、、、、。”

三、《内经》中未发现明文规定有一个“阴阳五行学说”。

论证:
    一、《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确实有“阴阳学说”,也有“五行学说”,但这并不能证明二者是一个不能分离的什么“阴阳五行学说”。

      二、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确介绍了“五行学说”,但文章中在最后论述诊治疾病的原则时,还是重申重视“阴阳学说”轻视“五行学说”: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三、请问,“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分别是何时创立的?二者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吗?如果不是同一时代的东西,那么是如何会成为一个整体的?
    四、在诊治疾病时,只用“阴阳学说”,不用“五行学说”,能更清淅、更明了、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那么,这就充分说明“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不是一个整体。

结论:
综上所述,《内经》中,确实有“阴阳学说”,也确实有“五行学说”,但没有对方所谓的一个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36&extra=page%3D2    3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10-0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14 10:59
谢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现整理如下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36&extra=page%3D2

论点:     《内经》中有“阴阳学说”,有“五行学说”,但没有一 ...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反方的论证,依旧是诡辩,提供虚假论据,偷换概念,进行虚假论证。请看:
论证一、把两个内容分列一下,就成了证据,论证两者无关。鉴于反方可能是无意的,只是受理解能力局限,才落入诡辩术之中,故举例说明这一问题。比如,分配若干辆客车搭乘旅游团游客,反方列一下客车,再列一下游客,就论证了客车与游客无关。把车数人数之间的分配,偷换成了客车与游客本身。


论证二、依旧是,把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偷换成阴阳与五行自身,再论证孰轻孰重。犹如,说这个旅游团要准备几辆车?以此证明重视“客车”,轻视“游客”。
如果,重视和轻视这个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不证明了阴阳和五行成了一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了吗?而矛盾关系,又要偷换成矛和盾自身,得出可以有关系,又可没关系的循环论证当中。


论证三、用反问形式,误导人们以为真有文献证明,阴阳和五行是不同历史时期被引用到中医理论当中。反方应该自己拿出证据,证明阴阳何时,五行何时,被引入中医理论当中,没有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的原貌。


论证四、既然反方以病案做为论据,那么就应该提供病案,不能拿想当然做论据。


另,对证据(三、《内经》中未发现明文规定有一个“阴阳五行学说”。)的质疑:犹如,自己找不到路,就说路本不存在,这种拿着自己的观点当论据,是极其荒唐的,依旧是诡辩术的虚假证据。


正方结论,反方此贴依然没有形成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的链条,其中提供的部分所谓的证据不过是以自己的误读为根据,即属于以一个论点为论据论证另一个论点,纯属诡辩术。论证缺乏起码逻辑,且不能直面正方观点。


如果,反方依旧这样诡辩,没有任何学术而言,正方将申请仲裁,结束此辩题。不能把辩论,变成基本科研素养培养的摇篮。
6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10-04
存废辩论赛-反方辩题:2、内伤病无需用五行学说而取消内“风”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2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外“风”,其实质就是指外来的“病邪”。如“风寒”、“ 风热”、“ 风湿”、“ 风燥”,均可用“外感”替代之。
       而“内风”则是以类比的方法,将“似风非风”的一些内伤杂病的病因或症状,归纳为“风”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一些业已明了的病因病理,显然需要予以纠正。同时,对一些尚未明了的情况,则留待以后处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医学发展原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以下分述之:

一、脑血管意外(暂定名称)
摘引自《中医内科学-中风》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4-4.html#m0-0

(一)、非伴有昏迷类 (多为非脑出血者)

1、痰温偏盛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

2、•肝阳暴亢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3、胃肠实热兼痰盛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治法:通腑化痰。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4、•气虚血瘀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觥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肝阳上亢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
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


(二)、伴有昏迷类  (多为脑出血者)
1、•痰热型
症状: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2、•痰湿型
症状: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3、•元气欲脱型
症状: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


二、 眩晕
摘引自《中医内科学-眩晕》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4-3.html#m0-0

1、•肝阳上亢型:
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或不及时时间过久并兼阴虚者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2、•肝火上炎型:
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或不及时时间过久阴不虚者
       症状: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
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3、•痰湿盛型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4、痰郁化热型:
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苔黄腻,脉弦滑,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若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化痰饮。

5、•瘀血型
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6、•气血亏虚型
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觥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7、•阴虚型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色恩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




附:

各类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脑出血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年龄
中年以上
青壮年
中老年
青壮年
中老年
常见病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动脉硬化
心脏病
动脉硬化,颈椎病,低血压等
发病形式
急骤,多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发生
同左
缓慢,多在安静中发生
急骤,随时发生
同左
意识状态
昏迷深,持续时间长
多无或仅有短暂昏迷
多清醒
昏迷轻,为时较短
可无或仅有短暂昏迷
脑膜刺激征
多有,但较轻
明显



常见神经体征
三偏,失语
无或轻微
同脑出血较轻
同脑出血
体征常在几小时内恢复
头颅CT
高密度病灶,占位效应,破入脑室等
颅底或脑表面有血
低密度病灶
同左
正常或有较小低密度病灶
脑脊液
压力高,多呈血性
同左
正常
压力高
正常
  

摘引自《神经病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jingbingxue/980-12-3.html#m0-0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10-04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2
这一反方为中医准备的未来教材,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毫无新意,只是为了废五行,而掐头去尾,缺乏逻辑、漏洞百出。也违反了规则第5条“必须有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链条要完整,逻辑须严谨”的要求。


1.何谓内伤杂病,伤于什么?内伤杂病与五行有什么关系?“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有“似风非风”,就有“似热(湿燥寒)非热(湿燥寒)”?没有任何交代。


2.既然废除了风,也就没有了风的这个概念,依旧使用平肝熄风,潜阳熄风这样的词汇,学生问老师什么是风啊,老师将怎么回答?没有任何交代。


3.废除了五行,肝心脾肺肾、风热湿燥寒不再对应,“类”中风改为脑血管意外。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平什么肝,熄什么风啊,老师将怎么回答?没有任何交代。


4.又是痰热,又是痰湿的。既然,热和湿就是温度和湿度,那么,类比的这个温度和湿度是什么,多少度才能致病?能不能像白细胞计数一样,有个正常范围?没有任何交代。


5.诸如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中药学,还是药理学的机理?没有任何交代。


6.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实践的说明书,指导临床如何操作。反方使用的依旧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发明的中药方剂,这些中药方剂只有在阴阳五行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辩证地灵活地正确地使用。因人因地因时辩证施治是中医的优势,反方提供的未来教材,中医生依靠什么理论指导辨证加减更方?没有任何交代。


替代这个说明书,只能比它更好,不能比它差,更不能差得离谱。可见,反方废五行,不过是对中医理论理解不到位的草率的冲动。2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10-06
太白侠客先生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2&_dsign=e41d8166
文章中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均已具备,您不具备中医专业水平,看不懂帖子,那是您自己的问题。
“五行学说存废”的辩论,其焦点在于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必须用五行学说,而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的口舌之争。也就是说,我们只管临床用与不用。必需用,则留之;无需用,即废除之。我们不会局限于辩论的形式,即,我们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的,请勿自误。
=====================================================
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没有明确,以“您不具备中医专业水平,看不懂帖子,那是您自己的问题。”搪塞。连论点,论据、论证在哪儿,都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足见没有诚意。

1.做为从事中医的专业人员,“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这一条,无需向对方解释。建议您回去重新温习中医基础理论吧。
=====================================================
1.若干问题,反方只解释一个,其它的就意味着反方无法解释。
所有论据都要对方自己去找,这不能叫做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形成链条。
“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反方依据的是中医教材,不是《内经》,而教材依旧以《内经》为圭臬,只是解读,没说改造。解读就有可能失误,反方若是治学严谨,理应逐本溯源,理清脉络,以《内经》原文为论据,再言“类比”。毕竟所言废五行,是让中医废,而不是让中医教材废。也就是说反方的论据站不住脚。

2.
3.
这两条合并回复如下:先引用一下原文。
2、•肝阳暴亢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很感谢您提出的这一条宝贵意见。您提得很好,这应该是我的错误,对教材里面的内容斟酌得不够。
这里的“平肝熄风”,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病因,而酌情处理。如脑出血,可用平肝止血;脑血栓,平肝逐瘀;或脑栓塞,平肝通淤;颅内占位,平肝祛壅等,但如何对应比较恰当,将是中医学术界的问题,有必要经中医界专门探讨。
=====================================================
2.与3.正方质疑“依旧使用平肝熄风,潜阳熄风这样的词汇,平什么肝,熄什么风啊”,反方接受正方意见,去掉了熄风,依旧平肝。脑血管意外,平什么肝啊?足见反方治学之不严谨。
不废五行,中医教材尚能指导临床,废了以后却“如何对应比较恰当,将是中医学术界的问题,有必要经中医界专门探讨。”除了给中医界添麻烦,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4.在这里重申一遍,外感病的发生与风无关,因为没有太过与不及湿度与温度等因素的参与下,单纯流动的空气不会致病。——这是有关中医对外淫病因的解释。
而本辩题是“内伤病无需用五行学说而取消内“风”的专题,请勿与外感病因相混淆。
这里辩论的是有关“五行存废”的问题,至于痰热、痰湿的含义,建议您重新学习中医理论,本人在这里没义务解释。
=====================================================
4.不敢直面正方观点,顾左右而言他,风热湿燥寒都是五行的内容,无论内外,何以去掉五行的风,留下热湿燥寒?内伤“热湿燥寒”是什么病理机制,为什么要留下?任何交代没有,足见反方治学之不严谨。

5.至于天麻钩藤饮的方义,当中医界弄清无“内风”的病因之后,也将明了其熄风的作用是无中生的了。随着病因的逐渐明朗化,“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也将根据不同病因重新调整治疗原则与药物的组成。其中只有“祛风”意味而无针对性作用的药物将被除掉。至于调整何种药物,这将与发病原因不同、中医生个人用药风格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可以在中医界进行探讨。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请海涵。
=====================================================
5.不废五行,为何用祛风药清晰明了,废五行后,怎么办还得在中医界进行探讨,除了给中医界添麻烦,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6.中医理论是否需要五行学说,是“五行学说存废”辩论的主题。因此,这里何处还必须有五行学说的参与,请您指出来,我们可以进行探讨。
谢谢!
=====================================================
6.废五行后,怎么办还得在中医界进行探讨,就说明了一切。五行有用没用?至少比反方的有用,五行只能留,不能废,至少现在不能废。还得挖掘,还得继承,后面会回答这个问题。

以上问题,已经没有了讨论的必要。但为了不为辩论而辩论,切实解决问题。请教反方两个问题:
1.痰温偏盛型(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肝阳暴亢型(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多为非脑出血者。其根据是什么?病理机制是什么?痰温偏盛,肝阳暴亢……在不在非脑血管意外的疾病中存在?
2.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天麻钩藤饮加减……是否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
                 4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10-06
llyyjj先生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2&_dsign=e41d8166
论点是废除“内风为病因”概念。

1,何谓内伤杂病,伤于什么?-------这个问题不需要在这里讲,您说需要的话,可以另外补充。
内伤杂病与五行有什么关系?——确实没有关系,所以要废除五行。
2,“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有“似风非风”,就有“似热(湿燥寒)非热(湿燥寒)”?——这些说法都有过,都有概念模糊的问题。本帖先说风吧。
3,仁海帖里的论点是废除“内风为病因”概念,论据就是中医内科学中风章的辨证论治内容实际上已经抛弃了“内风为病因”的观点。所以我前面请您找,找不到,您再到其他资料里找。
4,您可以在《内经》或其他资料里找“内风为病因”的内容,找到以后咱们辩论。如果教材和其他资料里都找不到,就出来一个结论:中风病的辨证论治里,没有风为病因之说。
5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10-06
llyyjj先生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2&_dsign=e41d8166
论点是废除“内风为病因”概念。

1,何谓内伤杂病,伤于什么?-------这个问题不需要在这里讲,您说需要的话,可以另外补充。
内伤杂病与五行有什么关系?——确实没有关系,所以要废除五行。
2,“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有“似风非风”,就有“似热(湿燥寒)非热(湿燥寒)”?——这些说法都有过,都有概念模糊的问题。本帖先说风吧。
3,仁海帖里的论点是废除“内风为病因”概念,论据就是中医内科学中风章的辨证论治内容实际上已经抛弃了“内风为病因”的观点。所以我前面请您找,找不到,您再到其他资料里找。
4,您可以在《内经》或其他资料里找“内风为病因”的内容,找到以后咱们辩论。如果教材和其他资料里都找不到,就出来一个结论:中风病的辨证论治里,没有风为病因之说。
5